>> 高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晓峰:紧“追”前沿 培育新时代密码先锋

2025-10-10 08:30:08
来源:未来网

“育人如同琢玉,既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要发掘学生身上的独特潜能,因材施教。”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陈晓峰教授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在刚刚过去的第41个教师节,他被评为学校校级师德标兵。

从2009年来到西电任教,十余年的时间里,陈晓峰一直深耕密码学前沿领域,始终以执着的探索精神,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对学生的关怀指导、对科研的矢志追求,生动诠释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精神。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

陈晓峰与西电的“邂逅”,要从25年前说起。

2000年,陈晓峰来到西电,师从我国著名密码学专家王育民教授。一路走来,导师的言传身教,使陈晓峰受益匪浅,也给他的教学科研生涯打下深深的烙印,使他逐步思考并形成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孜孜以求、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在西电的这段求学经历,是他一段美好的人生回忆,所经历的事情也让他收获了无比珍贵的人生财富。陈晓峰坦言,“我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王育民教授的悉心培养,宽松的科研环境、自由的学术研讨氛围,让我徜徉于密码学研究前沿,并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009年,陈晓峰重返母校任教,在密码学这座科研高峰上继续攀援。陈晓峰回忆道:“马建峰和李晖两位老师,当时给予我们年轻人很多支持,让我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更让我认识到团队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陈晓峰认为,个人要与团队共进步,“简而言之,个人价值要融入团队发展,团队责任即是个人担当,团队进步则能推动个人成长”。

在睿云数据安全导学团队内,陈晓峰给学生们留下了“立足前沿”和“与时俱进”的深刻印象。“我博士刚入学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云计算安全。陈老师鼓励我抓住时代机遇,瞄准人工智能安全的新方向!在陈老师前瞻性规划和精心指导下,我们团队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张肖瑜回忆道。

团队博士生赵森说,“陈老师总是保持学习状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带领我们发现和研究新问题。有一次跟着老师听数据库安全的学术报告,结果老师很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并大致给出了解决思路,与老师多次沟通后,我明白了老师的思路并撰写了论文,后期老师还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和修改,最终该论文被安全领域的顶级期刊录用。”

陈晓峰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公钥密码学和数据安全,他所带领的睿云数据安全导学团队,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结出累累硕果,并荣获第六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最佳风采奖和最佳人气奖。他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各学会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国际知名学术会议的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同时,睿云团队成为学校首个在密码学国际顶级会议亚洲密码年会上发表论文的研究团队,并在网络安全四大顶会及人工智能顶会上持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陈晓峰也入选了2025年度的IEEEFellow 和 AAIAFellow。

教学要紧“追”前沿

在许多人眼里,“密码学”显得神秘而又深奥,在许多军事片、谍战剧中,它曾帮助情报人员传递绝密信息,甚至可能对扭转战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今,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密码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延展,安全计算、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等领域,都有“密码学”的身影。

在西电,《现代密码学》这门课经历了长期发展,在前辈学者奋斗和奉献的基础上,陈晓峰及其教学团队成员不敢懈怠,决心把这门涉及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一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好,真正把学生的基础“打”牢。

在这点上,陈晓峰始终秉持“教学为重,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作为陕西省密码学教学团队负责人,他致力于密码学核心课程的改革创新,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他注重打造精品课程,创新育人模式。

“要知道密码学最新的前沿成果有哪些,同时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陈晓峰说,“经典内容不会过时,但适当引入密码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能够使教学内容做好‘厚度’和‘前瞻’并重。”

为此,陈晓峰课程团队“善借他山之石”,不断吸收国内外优质学习资源,线上资源库的丰富,使学生能在线学习基础知识,线下教学的重点则转移到为学生讲授重难点知识。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翻转课堂、模块化课程等新形式被引入进来。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密码学涉及数学、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知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面前“逡巡不前”,陈晓峰及其团队非常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终再到“我爱学”的转变。

实际教学中,团队教师们把许多抽象的问题,放到了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唤醒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同时团队也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关系,尽量帮助学生将散开的知识点,串联成清晰鲜明的知识图谱。

密码学的背后,也是一场加密和破译双方反复攻防、不断试探的无声较量。在陈晓峰的课堂上,王宇泽同学曾表示:陈老师会把“加密系统”比作“一套试题”,而加密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答题者得0分(1比特的信息也不能得到)。这些讲述方式的变化,让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密码技术背后逻辑内核的理解。

就这样,陈晓峰团队以《现代密码学》课程为锚点,优化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拓展知识层面、建设课程网站,申报并成功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课堂到课率和互动率明显增加,学生学习成绩逐年提高,成绩优良率位居学院课程前列。

谈及课程改革的初心,陈晓峰表示,“课程改革主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密码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课程不仅要保留经典内容,而且也要引入最新前沿技术,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最终培养优秀的密码人才,这个问题是我们课程改革时所不能回避的。”

培育新时代密码先锋

密码学研究事关国家安全命脉,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专家,更应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密码人才。在陈晓峰的课上,他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密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之一。

西电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基因,这为其团队编写《现代密码学》等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讲好红色密码故事提供了很多启发。

比如,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部电台起家”的红色密码精神为切入点,讲述老一辈密码学家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在分析国内外重大网络安全案例时,引导学生从技术层面深入国家安全维度,强化“密码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使命意识;组织“当代密码学家的使命”等主题研讨,让学生在对话大师、思考时代中培养“科技报国、密码强国”的职业理想。

“通过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科学之美、哲学思维、法治意识、大局意识、爱岗敬业八大思政维度,我们系统构建了《现代密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范式,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陈晓峰说。

近年来,由陈晓峰作为课程负责人主讲的《现代密码学》获202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特等奖;其作为负责人完成的思政案例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密码故事” 获2024年西部联盟第一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

课堂知识不能脱离实践。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密码学教学团队的老师也非常注重“以赛促学”,通过赛前集训、赛后复盘、资源整理等,让学生真正把理论学“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密码学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0余项,包括2019年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特等奖、2023年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一等奖、2022年全国信息安全竞赛最具创新创业价值奖等。

陈晓峰说,“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检验学生的密码知识掌握程度,参赛作品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密码学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其探索钻研的热情。”

一路走来,陈晓峰在西电学习、工作、生活已二十多年,从求学到任教,让他对为人师者的本分、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我将和团队老师,共同坚守育人初心,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密码优秀人才,继续为我国密码强国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白毅鹏)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