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紧密围绕首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服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价值塑造-交叉创新-产业赋能”育人新体系,着力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培育出一大批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价值观塑造为关键,创建“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双融互促的立德树人新机制。依托“强国行”专项行动和样板支部,将专业强国使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理解专业价值与国家战略关联,开发融合科学家精神与产业前沿的案例教学资源,打造沉浸式课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以交叉创新为核心,构建“需求牵引-动态迭代”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新模式。建立基于产业技术发展的课程动态更新机制,组建跨学科“双师型”教研团队。以“AI+医药”交叉范式重构核心课程,与亦庄生物医药园等共建产教融合课程和微专业,引入真实产业案例,形成从知识融合到创新应用的递进式课程生态。
以产业学院为基础,打造“共治共生-协同进化”的产教融合育人新生态。通过创新“六共同”治理机制,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攻关产业关键技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企业命题—双师指导—实战攻关”的进阶培养路径,持续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制药系构建“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双融互促的育人新机制
经过多年实践,制药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攀升。本科生近三年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学术论文、专利等成果50余项。专业与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其“3+1”模式被专家组评价为“特色鲜明,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牵头获批北京市“医药化工与装备”交叉学科平台,相关教材获评“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入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教学改革成果获媒体多次报道及北京市领导肯定,育人模式辐射全国多所高校。
学校制药系育人实践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该校制药工程系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党建引领、课程重构与生态重塑,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激活人才培养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效应,为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特色发展之路。(通讯员:贾兆君 温振国)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