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0:13:02未来网
9月14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营造实践》课程成果展在东钱湖陶麓文化历史街区开幕。本次展览以“陶麓X造”为主题,集中展示了2022级建筑学学生在古村完成的四组建筑装置作品,标志着这门具有十年历史的课程再次取得创新突破。
作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建筑学营造实践》始终坚持以“真实建造”为核心目标: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从设计图纸到1:1实体建造的全过程。这一坚持十年的教学传统,生动诠释了学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并支撑建筑学专业获得了2024年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在今年课程十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深化建筑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更是在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号召下,课程团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陶麓古村。课程指导教师张倩茜介绍:“我们引导学生从‘人、文、地、景、产’五个维度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并将这些发现转化为设计的起点。”“让同学们能深入最真实的乡土语境,理解建筑不仅是形式的创造,更是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需求的综合回应。"指导教师吴珊珊表示。
本次实践创作的四组作品深度融入了陶麓当地文化基因:《墙忆门声》以现代边亭形式转译宗族记忆与墙门肌理;《晒一晒》将休憩功能与渔文化互动装置相结合;《蠡施镜舫》通过水中浮屿形态对话历史传说;《沉云埠头》则重新激活了水岸埠头的空间记忆。
该校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韩晶晶表示:"这次课程实践,是高校与古村的一次“双向奔赴”。学生们走出象牙塔,扎根乡村,触摸真实的大地,倾听历史的声音,将专业知识与陶麓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这种‘把设计做在大地上’的行动,正是我们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宝贵的诠释。”教学副院长张峰提到:“从课堂到街坊,从图纸到落地,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设计青年对城乡更新的思考,对人文生活的回应。这不仅是一次设计实践,更是一场与土地、与传统、与未来的真诚对话。”
陶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不仅为陶麓带来了创新理念和年轻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通讯员: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