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8:41:48未来网
从板书推导到自建电子课件,从培养109名硕博生到激光雷达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韩香娥教授用四十二年光阴完成了一场教育实验的“超连续光谱”。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带领团队斩获“三好三有”导学团队称号的老教师,虽已临近退休,却仍然聚焦教学科研第一线,用行动续写为人师者的深刻内涵。
师道传承:光阴里的两代“追光者”
在韩香娥教授的学术生涯中,有两位导师的身影始终如光镊般牢牢牵引着她前行的方向。“胡昌壁老师将我领进物理学的教师之门,更重要的是在胡昌壁、王一平两位老师的教诲培育下,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胡昌壁教授作为西电物理实验室的创始人,在八十年代时期,就一直提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这让那个时候的韩香娥就领悟到了教学艺术的精髓。
但导师最初的严格要求,并没有被韩香娥所理解。“早些年的时候,很多人说我和我的导师很像,我是有些不高兴的”。后来,在导师多年的言传身教中,年轻的韩香娥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她逐渐懂得了导师的严厉。当她站在导师曾经站过的讲台,看着学生们眼中的求知之光,和当年导师实验室的光影仿佛跨越时空在此交汇,织就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学术传承图景。
除了对于科研的严谨,韩香娥还从导师的身上体会到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
八十年代中末期,国家正经历深刻变革,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物质清贫,待遇微薄的困境,在实验室简陋、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胡昌碧等老一辈西电教师们开拓创新,为提升学校工科物理实验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我本科毕业留校后,在西电基础部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我的办公室就位于胡老师刚刚争取到的一间面积不大的房间里。除了胡老师和我之外,还有三位科研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一名与我一样刚从西电毕业的年轻助教。”正是导师身上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坚守让年轻的韩香娥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学术追求,从来都与物质无关,它源于内心那团永不熄灭的求知之火。
迭代升级:从传统板书到电子课件的“自我进化”
在韩香娥看来,教学方法的变革绝非简单地用PPT取代板书,而是一场关乎如何更高效传递知识的“自我进化”。“在2017年之前,我一直都倾向于板书教学,因为课程内容需要推导的公式很多,我认为板书能够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整个推导过程。”她长期主讲的《电磁场理论》与《现代光学理论》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繁杂的公式,长达三十年来,韩香娥坚持全程板书推导。但是随着核心课程的建设,她也发现了传统板书的局限——无法动态演示复杂电磁场分布,难以高效回查知识点。
这一矛盾推动了她第一步教学方法的更新,2017年,她开始结合板书制作电子课件。她像雕琢艺术品一般打磨每一页PPT。“一个简单的细节我都会修改十几遍。”韩香娥将静态公式变成了可线上的虚拟实验,疫情时期,正是这套电子课件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保障了优质、稳定的教学质量。
制定全套电子课件在核心课程建设之中仅仅占一小部分,借此机会,韩香娥也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开始了探索式的创新。她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随堂测试并制定考核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PPT口头汇报,还建立了一系列科研仿真训练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基于长期在本科教学中的成就,韩香娥荣获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2023年度本科优质教学奖。
如今,韩香娥的课堂上既保留着板书推演,也增添了数字模拟。不论是粉笔还是屏幕,她始终坚信,教学的真谛在于是否为学生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亦师亦友:做学生心中的“灯塔”
在学术严谨与教育的温度之间,韩香娥始终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对待科研,她是严谨的。“韩老师对教学和科研始终秉持着极高的标准和近乎完美的追求。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指导科研,她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韩香娥的研究生白雪飞说道。
任教以来,韩香娥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9名,如今已桃李满天下,他们无一不对韩老师这位“持灯人”充满感激与敬仰。她的在读博士生赵旭说:“韩老师给我的帮助太多了!她教会我既要脚踏实地、专注认真地去干好当下的研究工作,也不能忽略前沿技术,鼓励我去放心大胆地尝试和攻坚。”
这份鼓励并非只是流于表面的空话。赵旭回忆到研究生期间与韩老师共同完成项目,一个光学实验持续到半夜,韩老师却仍然专注在科研中,带领同学们做实验论证,学生们看着她像明亮的太阳一般,心中也都干劲十足,充满力量。这样的夜晚,在韩香娥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她带学生从来不只是指导,更是陪伴和示范。
在她看来,真正的教育培养就像精细的光学调试——既要严格校准每一个思维的角度,也要为心灵的透镜留出温暖的焦距。
谈到自己执教生涯中是否存在遗憾,韩香娥说到,唯一的遗憾就是年轻时只顾着埋头做科研,却忽略了教学经验梳理,没有为年轻教师留下更完备的课程体系。
这份遗憾正转化为当前最坚定的行动。临近退休,她一边投入大量精力整理材料建设高品质核心课程,一边带领青年教师团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是探索未知,教学是传递星火。对韩香娥来说,最有满足感的大概就是看着年轻教师们站在她的肩膀上,把光投向更远的地方。(通讯员:郭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