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09:32:15未来网
9月3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正式开启面向2025级新生的AI“初发”智能体开发实训营,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化教育领域迈出新的一步。来自文、工、管理、艺术等多学科的新生在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引领下,开启人工智能技术的“以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探索之旅。此次实训深度契合数字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前置AI核心技术实践接触点,为新生后续专业发展构筑坚实的实践基石。
为保障教学品质,特聘请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数字化专家徐童教授指导信息工程学院主讲团队在开课前开展多轮次集体备课与专题研讨,从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到“初发”教育智能体开发应用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全真模拟,均进行反复推演打磨。团队以“通俗易懂”为教学准则,通过多维度模拟演示确保技术要点可视化呈现,为课程高效实施奠定方法论基础。
首堂课上,教师团队以“大模型与智能体”为理论锚点,通过典型案例拆解人工智能大模型运行机理,系统阐释智能体概念谱系与技术架构,助力新生构建前沿技术认知框架。随后聚焦北京邮电大学自主研发的“初发智能体平台”,采用“屏幕同步+分步解析”的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平台界面操作、功能模块配置及开发全流程。实践环节创新采用“MBTI人格模拟器”智能体复刻训练模式,通过“手把手”示范教学,指导新生完成智能体创建、逻辑编排、功能调试等全链条操作,在具身实践中深化技术感知。课程更鼓励“创意魔改”思维,布置开放型作业任务——基于初发平台自主开发兼具实用价值与创新性的智能体作品,既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又激发持续创新动能。
课堂呈现“高参与度、高活跃度”双高特征:新生专注聆听理论讲解、细致记录操作要点,遇疑即时开展同伴研讨或主动求教,形成良性互动生态。据统计,开课首日980名新生已累计产出989个智能体作品。
据介绍,此次为2025 级新生开设的AI智能体开发实训营,对新生成长与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维度审视,本课程具有三重战略价值:个体发展层面,既传授智能体开发前沿技能,更培育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夯实专业成长根基;跨学科融合层面,打破文、工、管理、艺术专业壁垒,通过智能体开发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拓宽认知边界;教育改革层面,作为学校践行“人工智能+教育”的举措,通过将前沿技术融入入学教育阶段,推动“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迭代升级,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范式支撑,助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以“智启新程”为起点,以“数智赋能”为路径,正构建起连接AI技术与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桥梁,通过将前沿技术融入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助力学校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赋能 + 跨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学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讯: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