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实践团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活动

2025-07-18 13:11:27未来网

7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在社区进行。虽仅有四位小朋友报名参与,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匠韵新苗”实践团依然热情饱满,精心筹备,以“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小而精、专而深的劳动启蒙课。活动旨在通过劳模精神引领和创意实践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以“劳模精神——劳动创造美好”为主题开启宣讲,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述着不同时代、不同岗位劳模的动人故事。从“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在平凡环卫岗位上坚守奉献;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田间地头,以毕生心血攻克粮食难题;还有“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山区几十年只为托举大山女孩的上学梦。宣讲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播放短视频、展示老照片、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劳模们的劳动精神。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分享自己身边的“劳动榜样”,“我的爸爸每天早起送快递,不管下雨下雪都没耽误,他就是我的劳模”“妈妈每天给我做美味饭菜、打扫家里,也是劳模”,稚嫩的话语传递出对劳动价值的初步理解,也让劳模精神在生活场景中变得更可触可感。

这场宣讲,不仅是让劳模精神走进孩子们的认知,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引导孩子们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每一位脚踏实地、努力付出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与学习,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活动间隙,实践团成员特别抓住与小规模参与者深入交流的契机,邀请小朋友及陪同的奶奶填写问卷并进行访谈。交流中,一个源自日常生活的劳动场景成为亮点:奶奶分享说,小孙子在家看她择豆角后,会主动要求帮忙。“他看我做了一次,自己就会了,都不用我教”奶奶欣慰地说,“更难得的是,他择完豆角后,还会自己拿抹布把台面擦干净,像模像样的!”这个“观察模仿—主动实践—善后整理”的“择豆角”案例,生动诠释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潜移默化。也自然地为问卷中诸如“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示范引导)、“您教过孩子哪些劳动技能?”(如择菜、擦桌子)、“您认为孩子在劳动时存在哪些问题?”(可能需引导坚持或注意安全)等问题提供了真实而温暖的答案。这些来自家长和孩子的一手信息,为实践团深入了解社区儿童劳动教育现状提供了宝贵的微观视角。

在简单的指导后,自由创作的舞台开启。四位小朋友的“小班”优势在此刻充分显现:实践团成员得以提供更充分的“一对一”指导。他们化身“技术顾问”,解决拼接难题;也是“创意伙伴”,倾听奇思妙想并给予启发。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调整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也体会到劳动实践里“思考-尝试-改进”的过程,明白劳动不只是体力付出,也需要智慧与耐心。

最后,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围绕“匠韵新苗”实践团旗帜合影留念,定格了这场人数虽少却满载温度与深度的劳动教育之旅。此次“匠韵新苗”实践团的社区之行,生动诠释了“教育不因小而辍,耕耘必有回响”的理念,以劳模精神宣讲培根铸魂,用磁力片创意实践赋能成长,让劳动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实践团未来将继续探索多元形式,无论规模大小,致力于让更多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成长,让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以劳动之笔,描绘美好未来。(通讯员:汪嘉雨 曹健)

编辑:高富灿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