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09:07:02未来网
7月10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艺”润青春实践团走访红色古村——朱敏村,挖掘地名背后蕴藏的意义和影响。
朱敏村地处四明山腹地,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西北端,与爱中、惠民村接壤,是横街镇四个以烈士姓名命名的红色古村之一,为纪念1948年任中共浙东临工委政治交通员朱敏而命名的。
朱敏,1929年出生于上海吴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原名薛家德。1945年初,未满16岁的薛家德在上海郁行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名字改为朱敏。1948年初,他来到四明山,以红岭村塾师身份建立地下交通站,在鄞西地区乌岩一带工作。据朱敏村革命烈士陈列室义务讲解员,85岁毛岩峰老人回忆: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白天教孩童“三字经”,夜晚翻山越岭传递情报。乌岩村山多、地少、人口稠密,村民生计相当困难。“进出两条岭,饭包挂头颈,上磨肩胳,下磨脚底,冲担两头尖,拔出换升米”“镬烧红彤彤,米在千丈坑”的民谣,曾是乌岩人世代的血泪印记。朱敏赤脚踩着结冰的田埂,在茅屋里与村民同啃盐烤马铃薯。
实践团成员深入朱敏村革命旧址,实地参观了当年革命先辈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低矮的茅草屋、斑驳的土墙、简陋的生活用具,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坚持斗争,最终迎来了胜利。”实践团同学感叹到。通过实地走访,成员们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实践团成员从实地走访中,亲身体会,感受革命精神蓬勃的生命力,并把红色基因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讯员:石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