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09:15:14未来网
手工花朵、手绘饰品、手做灯笼……漂亮的手工艺品挂在了北京市平谷区鱼子山村街头巷尾。近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十余位师生走进鱼子山村开展专业社会实践,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环创作品,为村落公共空间“美颜”,用专业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活力。
如何用专业能力装扮美丽乡村?学前教育学院师生来到鱼子山村,根据村落的实际空间和儿童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对村庄的走廊、村民食堂、户外活动区域等进行环创设计。改造废旧水瓶制作手工艺品,利用皱纹纸做出花开“瀑布”……艺术作品形式多元,凝聚着05后青年的创意,展现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学前小花”们将这些作品装扮到村头巷尾,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实本领,在美化环境、服务村民的实践中深化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共上最生动的田野实践课。原本单调的墙面和角落,在师生们的巧手下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些作品太漂亮了,给村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精美的环创作品吸引众多村民驻足欣赏。
这些作品也是学前教育学院教师陈佳授课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成果。此前,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学生们围绕环境的教育性、美观性、互动性等原则,跟随老师多次来到鱼子山村进行现场考察,与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金宇、驻村第一书记马昊、委员薛长福、驻村选调生吕欣姗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师生先后参观了鱼子山村电站美术馆和儿童友好公园(与子园),感受历史与现代化、工业与艺术的奇妙融合。在村中的创造力教室和大讲堂里,师生们通过查阅相关图文资料,了解鱼子山村近年来在场景创新、品牌孵化、文旅融合等方面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
带着调研所学,带着乡村所需,“小花”们回到学校,在课程中进行作品创作。确定主题、绘制图纸、手工制作……学生们结合环境创设的理论与方法,将创意转化为艺术品。2023级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孟禹含与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铁丝为骨架、废旧塑料瓶为羽裳创作了作品《凤凰》,作品的每个瓶身都融入了鱼子村当地的元素以及特色纹样,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初访鱼子山村时,村落墙面与建筑的独特韵味便深入脑海,我们将这些作品带到鱼子山村陈列于窗边、走廊与草地间,光影也能装扮乡村,效果异常出彩”,她说道。参与实践的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在乡村感受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今后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美育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走进乡村,“学前小花”们以专业为笔,以美育为媒,用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温暖,为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一抹抹充满童趣与希望的亮色。据介绍,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依托专业优势,着力搭建社会实践“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乡村振兴中受教育、长才干,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讯员:孙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