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08:45:12未来网
1月6日,陕西省空天高电子轨道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24年度考核会议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顺利召开。学术委员会由5位院士、4位国家级人才组成,郝跃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清华大学周济院士任副主任,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中国工程院周刚院士,西交大王铁军教授、申胜平教授,西工大邓子辰教授、西电李龙教授任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参加会议,科学研究院院长田聪主持。
会议伊始,刘宏伟代表学校对莅临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为学术委员会的专家颁发聘书。刘宏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实验室成立由5位院士、4位国家级领军人才组成学术委员会,将对实验室发展与建设做出战略指导与引领,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刘宏伟勉励实验室进一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面向新材料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持续发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级人才、实验室主任杨丽教授就实验室的定位尤其是高电子轨道材料设计及服役行为基础理论、高电子轨道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空天装备信息存储及感知与热防护材料等研究方向中取得的学术成果、团队建设、产学研等各项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实验室获批两机专项、重点研发、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40余项;在NC、PRL、AM、AFM等发表一类贡献度论文61篇;申请发明专利110项,授权20项,实现成果转化32项,一批成果在大型企业得到应用,解决了一些大型企业的疑难问题;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获批部委青年人才、省优博论文等人才项目和奖励;由郝跃院士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周益春教授任主编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及其前沿技术》系列专著和教材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始陆续出版。
学术委员会专家就实验室的战略定位、研究特色、学科体系、成果应用等进行了热烈研讨。魏悦广院士指出,实验室的定位特色鲜明,揭示了高电子轨道结构与新奇效应的规律,建立了微观—介观—宏观性能的关联理论,为空天装备特种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支撑。与会专家就“高电子轨道的强自旋-轨道耦合理论、微介观跨尺度理论、力电化多场耦合理论”等重大科学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对实验室下一阶段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实验室未来能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地域优势,为服务陕西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术委员会主任郝跃院士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育、成果应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郝跃院士指出,实验室定位准确,就是一个聚焦即高电子轨道尤其是5d电子;两个跨度即从微观到宏观的学科跨度,原始创新的科学到工程的跨度。他还特别强调,实验室应担负起服务国家空天装备战略发展和地方经济需求的重要使命,继续聚焦重大科学难题,不断深化研究优势和研究特色;聚焦难点,突出重点,为电子-材料-力学的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在高水平原创成果、重大仪器装置、杰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力以赴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经充分讨论后学术委员会评定陕西省空天高电子轨道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并形成了学术委员会考核意见:实验室符合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三个面向”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明确、研究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装备服役—考核评估全链条技术体系,成果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及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凝聚了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高水平学术论文、经费体量不断突破。
据介绍,实验室将以此次考核为全新起点,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打造高水平科研队伍,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通讯员: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