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10:32:13未来网
近年来,湖北民族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涌现出了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者典范,他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创新实践、教书育人,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周末,本是一周中最闲适的日子。但在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实验室内,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程超。
她热衷教学,始终如一;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她关怀学生,乐于奉献;她潜心科研,服务社会。多年来,程超于教学之壤精耕细作、于科研之域矢志钻研,以臻教育之盛境,求学术之真谛。
程超,中共党员,现任湖北民族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系主任,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2002年7月,进入学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任教至今。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食品应用酶学》《食品工艺学》《园艺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添加剂》《饮食健康与食品文化》等课程。她主要围绕武陵山区民族特色食品、特色资源如恩施土豆、葛仙米、富硒食品等进行系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恩施州科技局项目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秉持初心,持续探寻更好的授课模式
“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一直以来都有当老师的愿望。1996年,学校创办农产品加工和储藏专业,作为联培到华农的研究生,我们需要毕业后返校教学,这也开启了我漫长的教学生涯。”程超还告诉小桂花,“我是很幸运的,刚入职就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汪兴平导师、莫开菊老师、张驰老师和罗祖友老师,他们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一直帮助和指导我!”老教师对程超的悉心关怀以及他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也坚定了她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在黑板上如何更好地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初上讲台的程超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我看来,板书更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实则是特别关键的。”她主动找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出要跟学生一同学习相关课程。教学二十多年来,程超一直保持着课堂板书的习惯。
在多年教学探索中,程超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授“食品物性学”时,她立足培养定位,聚焦研究生自我完善的认知、实践和创新能力,创建了 PDCA 和“教学-训练-研究-创新”相互作用的双四循环食品物性学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生系统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该项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我的硕士课题研究中‘食品物性学’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实践与分析方面的问题。”2021级食品科学专业学生林秀贤回忆道。
同时,程超老师的实验课堂也深受学生的欢迎。“程老师的实验课内容丰富全面,一节课下来我们能学到很多。去年在做关于粮油的创新型实验时,我们组做的是绿豆饼,程老师教我们使用了关于粮油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数据处理软件,做一些产品数据的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我们运用这一方法对绿豆饼进行了质构分析,成功获得了更好的工艺改良思路。”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武晋宇如是说。
“民大老师的教导对我后来的学习生活有着很深远的意义。”2004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锦轩作为2024年优秀校友代表,在今年九月开学典礼致辞时有感而发。“学生学有所成,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这是程超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一步步去做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一步步去做。”程超时刻铭记莫开菊老师的教导,也一直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践行着。
自1999年起,程超就致力于将葛仙米从野生转变为人工培养的研究,但因葛仙米对水质要求苛刻,共生关系复杂等多种原因,她多次尝试后效果依旧不显著,直到2014年10月,程超在做访问学者期间做了动物类色剂蛋白实验,两物质在色素蛋白的结构特征上具有相似性,这为她提供了全新的科研思路。随后,她就将其运用到了葛仙米的研究中,2016年《葛仙米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协同抗氧化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程超这十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也终于有了回馈。
这一突破好似一把精巧的钥匙,推开了程超研究葛仙米那扇原本紧闭的大门。2016年以来,程超主持的《葛仙米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产生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葛仙米藻蓝蛋白的限制性酶解及肽色素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等多个项目及其调研报告为葛仙米资源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支撑。
“研究生阶段我就开始跟着程老师学习,程老师在科研方面是特别严谨的。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过程还是结果分析,她都要求精准无误,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经得起推敲。”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毕业生寇德正说道。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程超也恪尽职守,她长期致力于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把传统以理论内容为实践依据的课程设置方式转变为以学科性质为实践依据的新方式,将所有工艺学类实验整合为一门产品优化设计与创新综合实验,此改革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程超以OBE理念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对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粮油加工工艺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形成了“基础理论-专题讨论-前沿工程问题分析”三层次递进知识链,本门课程在2020年获湖北省一流建设课程。
此外,程超努力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多方努力下,该专业于2018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湖北省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获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获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优秀教学团队。
服务地方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最终意义
2019年,程超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始对“恩施土豆”的加工适性进行研究,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土家民族传统食品马铃薯炕制过程品质保真及生产示范》项目,在今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马铃薯大会上得到了认可与支持。
随后,恩施州农科院积极对接农户栽培,将相应的育种方式进行推广。这扩宽了恩施马铃薯的育种资源,推动了鄂西山区马铃薯加工适性和炕制马铃薯加工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改变了土家“炕洋芋”存在的品质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难题,也成功带动相关原料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对当地种植业等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8年左右,程超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子课题“土家族糟制蔬菜制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创制”,该课题围绕恩施土家族特色食品糟姜的风味保真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糟姜风味品质保真方法,解决了当地企业内糟姜品质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对同类产品的加工也起到了好的辐射作用。2022年,在该课题基础上申报的《民族传统风味食品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尺讲台,朝乾夕惕倾心血;实验室中,焚膏继晷寻真理。程超用无尽的付出书写师者大爱的华章,用非凡的坚毅点燃未知领域的璀璨星空。(通讯员:谢思思 刀妍 李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