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积蓄说没就没,一刀切关掉OR设置冷静期?网友吵翻了

2022-03-08 10:57:06未来网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凌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70天打赏主播158万元”“熊孩子用家长手机打赏主播2万元”……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游戏充值等过度消费问题见诸媒体,打赏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对于金钱观、消费观念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世界的虚拟、不确定性容易让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但是,如果让其主动远离网络诱惑,更是难上加难。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未成年人网络监管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切的焦点。“关闭平台打赏功能”“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等建议频出,更是引发了网友对“网络打赏监管是否应一刀切”话题的探讨。

  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未成年人网络监管该不该“一刀切”?

  “伴随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游戏充值等高额消费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引发的案件纠纷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党委书记王义军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采访时表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同时,根据南方都市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于2021年发布的《南都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专项报告》,未成年人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类应用的比例分别为14.89%与11.80%。

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王义军指出,作为新生代“网络原住民”,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其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迷失在网络的洪流里,陷入高额打赏纠纷。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相关投诉高达近千条,涉及抖音、快手、腾讯、网易云、哔哩哔哩、TT语音等十余个互联网平台,打赏金额在几十元至数万元间不等,投诉内容多为“未成年人打赏、充值”“退款难”等问题。

  而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未成年人网络高额打赏事件更是屡见报端。此前,就有媒体曝光游戏语音平台“TT语音”存在露骨、擦边球式的不良言论:“只要你下单,聊什么都可以”“可以空降”等。更有聊天“房间”直接以“10—11岁”为名,吸引未成年人进入,诱导其消费。

  相关报道显示,2021年5月,湖南怀化一位16岁青少年在TT语音平台玩游戏时,将父母银行卡里的6万多元用于找“陪玩”,打赏T豆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

  2020年3月,江苏省宿迁市一位11岁男童在快手平台打赏主播的金额也高达19.7万元,引发热议。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就未成年人网络监管问题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出“严格控制打赏的额度,逐步推动关闭直播打赏”“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等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则表示,“建议强制实施打赏‘冷静期’制度”。

  随后,上述建议在网络迅速发酵,引发网友热议。在评论中,不少网友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监管不应“一刀切”:“关闭倒也不必,限制打赏金额及设置‘冷静期’很有必要”,也有网友表示,“不能以禁代管”。

  “熊孩子”网络打赏如何破?王义军委员:建议建立未成年人打赏款项追回机制

  王义军指出,未成年人陷入高额打赏乱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与交流。孩子长期与手机、电脑为伴,在从众心理、猎奇心理驱使下,通过高额打赏满足存在感和虚荣心;二是网络直播平台未尽到主体责任。一些平台缺乏智能识别打赏人身份的功能,未成年人只需知晓父母的支付密码,就能轻易购买礼物为主播打赏;三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位。家长忽略对子女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欠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四是立法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王义军表示。

(图片来源:@头条新闻 )

  自2020年5月起,国家陆续出台了网络平台打赏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王义军指出,这些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果,但仍然存在有效监管缺失、违法成本较低、行业执行标准滞后等问题。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了解到,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不过,从相关投诉平台的消费者反馈来看,未成年人网络打赏金的追回问题依然繁琐、艰难。

  有消费者表示,在处理未成年人打赏金退款问题时,一些平台以“必须提供孩子充值时的视频”为凭证,增加了维权难度。更有平台以“打赏人员的身份无法识别”,拖延甚至拒绝退款。

  在王义军看来,为青少年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是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限制和杜绝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高额打赏,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免受权益侵害,他提出了多条建议。

  “建议督促网络平台加大自律自控力度。通过采取登录实名制、不定时视频认证等举措,更加准确地识别未成年人身份;设置打赏金额上限,建立打赏“金额和次数”提醒机制,设置主播准入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建立未成年人打赏款项的追回机制,设置打赏冷静期,如24小时内可以申请撤销打赏金额和大额礼物等。”王义军指出。

  同时,推动“家校社”三方加大监护、教育与监督力度。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导家长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子女的陪伴和情感交;学校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其对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等新生事物的认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和专业社会组织及时跟进,协助有关部门追讨打赏款项,避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遭受二次伤害。

  此外,王义军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网络保护相关立法,加强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细化相关规定。对于网络服务者未尽到审核义务或未采取防沉迷措施,主播违规制作、发布、传播违法信息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处罚。对于引诱未成年人打赏的主播及平台,应责令其返还打赏款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制裁。 ”

编辑:耿玥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