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还是转行?

2021-07-29 10:29:00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张冰清 见习记者 霍晨萌)“这个文件不仅及时,而且意义深远,如能尽快严格执行,对小学教育的促进作用将是里程碑式的。但培训机构积弊过深,担心积重难返,怕的是政策虽好落不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定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把好事真正办好。”一位网友在微言教育公众号的留言区这样写道。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校外培训机构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发起倡议,包括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高思(爱学习)在内的120家全国性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发出倡议,表示将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

  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发文表态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意见》出台当晚,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发文,表示将按照《意见》规定进行业务调整。新东方发文称,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

  (图片来源:新东方官方微博)

  随即,好未来发文称,作为科技教育企业,好未来坚守教育本质,严格贯彻执行相关规定与要求,依法合规经营。今后,好未来将继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科技创新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从国家发展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来源:好未来官方微博)

  猿辅导25日凌晨发文,表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教育进步”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秉承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5日晚,包括豆神教育、勤上股份、学大教育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对此作出回应。其中,豆神教育称本次“双减”政策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表示公司将顺应国家政策和监管的要求,在经营上采取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校外培训机构将进行业务调整

  7月15日,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在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教育论坛上强调,培训机构要准确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并非一棍子打死,要对上百万机构负责,上千万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机构要调整办学方向,由过去为中考、高考服务,转变为变成“三服务”,为国家教育中心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

  启信宝数据显示,新东方、好未来在苏州市设立的多家公司,在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期间,集体变更了经营范围。这些新增经营范围涉及到对中小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面向中小学生提供校外托管服务、开展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动手制作室内娱乐活动、面向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

  6月底,好未来旗下儿童素质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改名,并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7月中旬,高途集团上线新版APP,除职业教育课程外,高途还推出了家庭教育系统班。据了解,猿辅导、大力教育、掌门教育等公司旗下的启蒙产品,相继上线美术课和音乐课等素质课程。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与发力方向,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司长俞伟跃此前谈到,校外培训机构要做学校教育的“绿色补充”。具体而言,可以多关注学校产品有限、资源不足、教师负担过重的方面,多关注音、体、美等校内资源相对欠缺的科目,以及着眼于学生爱国、情怀、责任等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们欢迎社会力量来办学,但不能把教育作为资本运作的工具,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在2021年5月1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强调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

  校外培训机构能否转型成功有待观察

  近日热门中概股多数飘绿,其中教育中概股暴跌。截至7月23日收盘,新东方股价下跌54.22%,高途股价下跌63.36%,好未来股价下跌70.47%,且盘中一度触发熔断。

  据有关媒体报道,摩根大通狂砍目标价,将新东方目标价从19美元下调至3.5美元;将高途评级从中性降至减持,目标价从37美元降至3.5美元;将好未来目标价从70美元降至7.6美元,评级从中性降至减持。

  针对行业动荡,平安证券7月25日发布研报表示,本次“双减”文件落地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K12教培机构的业务空间几乎被完全限制,如果各地完全执行,则行业内相关公司将受到彻底打击。目前来看,各教培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向素质、成人职教等领域转型,但是这些领域的用户画像、运营模式、教研体系等与K12教培都不一样,能否转型成功有待观察。同时,平安证券认为整个K12教培行业的风险巨大,暂时不建议关注和参与,下调行业评级由“中性”至“弱于大市”。

  23日,中信证券发表研报称,建议学科类培训机构尽早转型、甚至转行。“‘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对于学科类机构,我们建议向高中阶段培训、素质类培训、职业教育、教育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等方向转型”。

  华西证券认为,此次双减政策“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为历史之最、严厉程度超预期,在1-3年时间内双减政策的执行力较强,此后有可能伴随社会反馈再有调整、完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一监管措施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意味着已经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要么退市(如果只进行学科培训的话),要么剥离学科培训业务的选择。而除了禁止资本化这一禁令外,禁止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也将让大部分培训机构难以维系。”

  家长期待政策落到实处

  《意见》出台后,在社媒平台迅速引发网友讨论。有网友写到:“早该治理了!希望教培机构从自身找问题,避免每天定目标,打鸡血。此外,校外培训机构与家长的沟通记录后台全都可以查到并且导出,对于用户家长方来说的确毫无隐私。”

  “回归教育初衷,让孩子健康、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成长,让孩子在稳定的状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让家长静下心来,自我成长,陪伴孩子,而不是陪读孩子。”

  “支持!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定性为非营利性质,该关则关,努力减少家长的教育烦恼与压力,还孩子一个清澈明朗美好无负担的童年。”

  “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全面清理课外培训机构,严禁上市势在必行。”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截图)

  未来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但也有家长表示,政策下达还需要看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怎样落到实处,并期待好的结果。

  对此,熊丙奇也提到,对学科培训机构的严监管,能否起到减轻学生负担之效,还要看其他配套措施的落实情况,如课后服务、暑托服务、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推进。“如果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在叫停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寒暑假进行培训后,家长的培训诉求如何得到疏导?如果不能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培训就可能变为家长请私教,以及转到地下经营,“头部”企业不再存在,可小作坊式培训机构会蔓延。这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编辑:彭茹 作者:张冰清 霍晨萌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