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留科委员: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12 11:34:00未来网

  【2021全国两会未来网特别报道·教育新征程】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聂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但现在农村缺人手、少人才、留不住人。”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人才的法律法规建设,创新和完善文化人才选聘机制,建立农村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本人供图。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引进,成为梁留科委员关注的焦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下乡服务,完善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专业人才扶持政策。

  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在梁留科看来,目前,乡村文化人才引进、评价、流动和晋升、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尚待完善。

  建议有效的人才选拔、激励机制,畅通农村文化人才的晋升渠道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人才的法律法规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梁留科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人才引进与使用、管理与培训、流动和晋升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重要方面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

  经过长期调研,梁留科观察发现,大部分地区文化服务人才数量不足,供给来源渠道单一,缺乏规范的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而地方高校作为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基地,一直在农村文化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

  梁留科建议,开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建立文化专员制。参照“选调生”的做法,鼓励地方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担任“文化村官”。借鉴农村“第一书记”选派与管理办法,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乡土文化人才,担任文化专员。

  “目前,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也尚未建立,岗位晋升渠道不畅,社会认同度不高,导致基层留不住人才。”梁留科指出。

  对此,梁留科建议,设立“文化人才引进基金”“文化人才奖励基金”等专项基金。畅通农村文化人才的晋升渠道,人才使用向基层倾斜,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激励措施,将农村文化工作实绩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指标。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员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乡村与高校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开展组织文化帮扶培训

  “现在各级政府部门都有培训计划,但是,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次数少,培训时间无法保障,存在‘专干不专’的现象。”梁留科坦言。

  梁留科认为,一是要建立常态化的基层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原有培训,与高校共建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培训。二是要建立城市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作用,定期开展组织文化帮扶培训。三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文化理论、工作技能、地方特色为主要内容,采用轮训、现场观摩、网络研修等方式,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文化人才队伍。

  实际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地方高校本质属性使然,也是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布局的必然。

  据梁留科介绍,从2015年开始,洛阳师范学院对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先后分批次组织1000余人次赴杨树底村,深入开展智力帮扶、科技帮扶、培训帮扶、人才帮扶、产销帮扶等,带领全村走出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林农产业促增收的脱贫致富之路。杨树底村于2018年脱贫,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群众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洛阳师范学院驻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梁留科表示,今年1月,洛阳师范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在伏牛山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挂牌,将持续巩固提升洛阳师范学院与栾川校地结对帮扶工作质量,形成校地结对帮扶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利用好学校的师资、学术优势和伏牛山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资源平台,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瞿凯侠 作者:聂菲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