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7:49:00未来网
【2021全国两会未来网特别报道·教育新征程】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聂菲 杨佩颖)"'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着实让人感动!"现场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发出如此感慨!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3月5日上午,#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网络上迅速引发集体共鸣。
有微博评论指出,"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是来自国家层面的宣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公平"一词被多次强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未来网记者采访到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深受鼓舞,感触颇深。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于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图源央视视频直播截图
倪闽景委员:受教育年限提高11.3年保证了基本受教育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过去5年国家教育公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实际上这和政府在教育上加大投入是密切相关的。从2012年起,国家已经连续8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占比超过4%,并通过加大转移支付,使全国教育均衡得到了巨大进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令倪闽景印象深刻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四五"期间要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实际上保证了最基本的受教育权,是公平的底线。"
更让倪闽景感慨的是,"政府在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的同时,也对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提出了要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教育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李梅代表:字里行间体现对中西部、乡村孩子的期望
"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提及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今年的政府报告着重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把'教育'这个民生工程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乡村教育格外重视。"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银生中学教师李梅接受未来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听到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李梅表示,字里行间体现的都是党和政府对中西部、乡村的孩子的殷殷期望。
李梅还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加入了"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保证了教师的待遇,就是保证了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李梅深感欣慰。同时,她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出我国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迈出了大步伐。
除此之外,李梅非常关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今年两会上,她带来了《关于加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政策扶持的建议》和《关于建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议》,希望能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好点子、好路子。
王学斌代表:给科研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一些看似细节的民生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如教育问题,用了较多的篇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学斌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教育公平",这让王学斌感受到"国家对教育惠及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极为关注,对受教育者'知识改变命运'理念的深刻认同,也表明了政府改变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决心。"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让更多农村子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全社会的期盼。"王学斌这样说道。
王学斌认为,要想实现"在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除了教育的硬件资源外,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师范招生、就业,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优惠对待政策之外,不同地区之间应尽可能减少师资力量的差异,避免择校现象。"王学斌建议。
作为高校教师,针对王学斌最关注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等,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王学斌认为,这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用心攻关、实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