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人才培养个性化 学校从“轮船”变“航母”

2020-12-03 12:14:00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李盈盈)今天上午,在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十三五”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

  那么,进入到普及化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有何不同?

  对此,吴岩解释说,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有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多样化。“这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之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特别是进入普及化以后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发展类型,是要从原先的高度同质化同构化转向多样化。吴岩强调,“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一个维度来办大学,必须把‘金字塔’变成‘五指山’,把一个高峰变成多个高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二是学习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以后,跟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叠加在一起,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大学的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是个性化。“与多样化相对应的是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吴岩如是说。

  四是现代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成倍增加,每一所高等学校都从原先的“小舢板”“小轮船”变成了现在的巨型“航空母舰”。

  怎么引导和管理这艘“航空母舰”?

  吴岩认为,这就要求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学的各层领导和高等教育各级领导,要把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编辑:瞿凯侠

推荐

新闻教育视频红领巾直播青年之声

中央新闻网站专注青少年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