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背后的“关店”逻辑

2019-11-09 21:05:47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杨佩颖) 继爱乐乐享国际早教中心、凯瑞宝贝等多家知名早教门店接连被曝突然关门后,早教机构的关门事件,早已不是新鲜事。近日,主打芬兰式早教的北京迪贝芬兰早教中心蓝色港湾店突然关店,加入了这个行列。

  面对预付的早教费用打水漂、剩余费用难追等问题,家长要么选择放弃维权,要么还在维权的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出现跑路、倒闭等情况的典型教育机构共29家,其中,早教托育经营异常机构达11家。

  从媒体报道的案例来看,早教机构关门总是事发突然,让家长们猝不及防。以迪贝芬兰早教蓝色港湾店为例,10月31日发布停业公告,5天之前还在经营业务。有家长反映,刚缴费四天就遇到停业,让家长无法接受,还要被迫走上追要课时费的道路。

  欠款早已“埋伏”

  坐拥外国政府背景、国际光环难逃闭店

  针对迪贝芬兰早教中心蓝色港湾店的关门问题,迪贝芬兰早教中心发布公告称,中心运营两年来,长期面临运营资金短缺问题,多次举债,积极寻找投资资金,但时至闭店仍未有进展,中心表示难以为继。

  据了解,迪贝芬兰早教中心于2017年10月在北京蓝色港湾揭牌,是芬兰迪贝学院在中国的首个早教合作学园。

爱乐乐享早教北京长楹天街店,家长在店门口追讨学费。受访者供图。

  随后,芬兰迪贝学院CEO回应称,因教师工资和执照费用累计约40万未付,其在26日终止与该中心母公司中芬迪贝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芬迪贝”)的许可协议,教职工被调回。

  突然关店,理由是长期面临资金短缺。这与迪贝芬兰对外的宣传大相径庭。2018年,迪贝芬兰的联合创始人&COO Miranda?在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贝芬兰的毛利在 50%?左右,运营情况较为健康。 并透露,迪贝芬兰正在寻求 84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出让 14 %?股份,想要快速布局全国重点一二线城市,占领国内高端早教市场。

  另一家知名早教机构——爱乐乐享的“出事”竟然也有类似的境况。10月末被曝出多家门店关闭停业,爱乐乐享创始人任重在官网发布的致歉信中称,爱乐乐每个月都要亏上百万。爱乐乐享员工提供的任重在朝阳大悦城店的员工群发的消息表示,早在2018年9月,公司就发生了运营危机和资金链危机,很多股东看到情况不妙都离开了。但其(任重)和其他股东选择了坚守,举债五百万并且融资了六百万。

  突然关店半个月前,爱乐乐享仍在举行大规模促销活动。在其官网的首页上,仍然可以看到爱乐乐享10周年庆的显著标示,有家长表示,这家公司就是依靠十周年庆的优惠活动又“圈”了一波钱。

  记者查阅企查查得知,爱乐乐享早教所属的公司智童启德(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28日,至今为止成立才五年多。

  这两起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明已经欠费很久,已经出现了经营危机和资金链危机,但仍然对外大肆宣传、搞促销授课。

  有律师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若商家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履约能力时,仍然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骗取他人财产,将被视为合同诈骗,没有经营实力而收取大笔学费,然后无故关店,跑路,将涉嫌犯罪。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报警,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北京迪贝芬兰早教中心蓝色港湾店具有非常好的口碑、甚至外国政府背景,打出“国际一流”的招牌,但依然面临关门的危机。

  曾在爱乐乐享早教北京长楹天街店报班的家长告诉未来网记者,他对爱乐乐享的关门深表可惜,他说“一个这么好的机构就这样不做了,我觉得这个课很适合孩子。不仅是我,很多家长都是认可他们的教学。”

  记者注意到,迪贝芬兰早教蓝色港湾中心开业当天,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时任芬兰教育与文化部部长桑妮·格兰-拉森宁、芬兰迪贝学院董事长Johan Storgard所带领的芬兰团队等都参与了活动。

  资本的撤离、降温

  早期教育主要指0-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国人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教育部于2000年正式提出“学前教育从0岁开始”的政策,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与此同时,有人认为,消费升级趋势、二胎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广泛意义上的早教行业或将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事实上,早教行业的春天并不像想象的来的那么顺畅。相比国家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鼓励政策,稍早出台的一项政策,让整个早期教育资本市场动荡加剧。

  2018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指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拼图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磊认为,《意见》的出台让“幼儿园上市的路径,基本上不算太畅通了。”

  民办幼儿园上市之路受阻,也牵扯到了包括早教机构在内的整个早教行业。多位创投人士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在资本市场趋冷的环境下,投资机构的对外投资越来越谨慎。

  AA投资合伙人刘扬告诉未来网记者,早教机构接连出事与政策的影响分不开,“前几年资本对于早教和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投入过多,现在资本撤离、个人投资者不赚钱也撤离,再加上新出生幼儿不及预期,市场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反应。”

  而在此之前,早教市场被看成是需求大、发展潜力大,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行业。

  教育行业投资人李佳说,即使早教机构关店风波不断,但早教行业依然潜力巨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早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4891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早教服务总收入将达到8100亿元。需求端刚需明显,一线城市人均早教中心数量较高,二三四线城市早教中心仍有空间。

  火热的市场难免滋生投机心理。一位从事幼教行业的资深人士道出了早教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看到早教火热的需求市场,不少人进入创业都有投机心理,刚有点收入,就急着贷款开分店赚钱,但后续发现房租、教职工工资、销售等一系列投入很多,并非如预想的那么容易赚钱。”

  “有些机构并没有做好稳健的盈利模型,持续靠融资续命,”教育行业从业者孙晋洋告诉未来网记者,这其实也反映了投资运作的基本原理与教育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

  孙晋洋分析称,资本的运作模式是做高估值,最先入场,然后顺利退场。但是教育行业发展需要慢功夫,好的产品、内容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也就是于稳定的有持续的付费用户。

  资深教育投资人徐华直言,长期靠融资“续命”的结果是创始人对企业失去控制力。徐华指出,原因在于资本是逐利性的,需要快速套现,这最终会导致教育企业变成销售导向的企业,不断花钱通过各种的渠道收集家长名单,进行电话营销,变成骚扰人的行业。

  AA投资合伙人刘扬坦言,早教市场确实存在很大的需求,如果早教机构规模较小,不做连锁不做加盟,管理的好,经营的好,回头客多,也能做到盈利。但是早教市场中存在大量小作坊型的机构,很难获得融资,如果没有品牌注入,再没有融资,管理不好就很容易面临亏损的困境。但是即使有大品牌的注入而没有精细的管理,对于每个盈利模型不一样的加盟店来说,也依然会面临着关店的风险。

  一家培训机构的“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谈及迪贝芬兰早教蓝色港湾中心的关店问题,其差劲的管理也引起了芬兰迪贝学院CEO Johan Storgard 的诟病,在接受采访时,Johan Storgard坦言,“由于(当地合作方)差劲的管理,我们无法正常经营下去。”

  另外,记者注意到,早教市场还存在着“套路跑”的现象。

  前不久,上海市发生了多起早教机构关门事件,但最终都指向了同一家已爆发了关门停业风波的早教机构。新民晚报报道称,有一拨人专以经营不太稳定的教育培训机构为目标,以收购股权的名义,一方面将教育培训机构弄到手后一方面赚取账面资金,另一方面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继续销售课程,迅速“榨干”剩余价值,直至被租赁处的物业断水断电锁门。据粗略统计,今年上海市被一家名为“BO教育联盟”的企业以“套路跑”运作关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已多达14家,包括培正逗点、馨哈早教、巧恩美语、宝知成、凯瑞宝贝、花园宝贝、维乐教育、梓音艺术空间、创造力星球乐高STEM中心等,受害家长数以千计。

  早教机构出现的问题让家长和资本市场都更加谨慎,在某些业内企业看来,随着国家对早教托育市场的规范趋严,行业正迎来洗牌加速期,一些缺乏成熟管理经验、早教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粗糙、师资力量缺失的早教机构将逐渐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渐提高。

编辑:辛欣

推荐

新闻教育视频红领巾直播青年之声

中央新闻网站专注青少年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