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不够、课程不新?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还需激活社会资源

2019-11-05 16:55:45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刘文静) “一方面,要强化课后服务与兴趣课程的深入融合与开发,将课后服务课程化管理,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着手研发课后服务教材;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搭设深化素质教育新平台。”哈尔滨继红小学校长孙欣在“课后教育新时代·做好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三届“课后三点半”学校课后服务校长交流活动上表示。

  8442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量8230个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8%……近年来,“课后三点半”难题困扰着许多家长和孩子,而在哈尔滨继红小学,这一难题逐渐有了解决的途径。

  哈尔滨继红小学校长孙欣。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重视数据 实现个性化服务

  谈及继红小学的做法,孙欣表示,首先,课后服务的开展要源于数据,才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他介绍,自学校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校进行了多次调研,通过家长需求调研表,学生需求调研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数据看需求。

  “从数据中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需求最多的就是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学生回到家里就能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五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该需求占比达78%。”

  此外,他还发现,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侧重于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阅读活动、科技活动和艺术活动等。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学校将选修课延展到课后服务,便于学生有更多的课程可选。“激励学生选取选修课,既提升了孩子的多元素养,又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孙欣说。

  因此,在继红小学,学生课后服务主要以社团活动和自修课堂为主。孙欣介绍,自修课堂根据各班报名人数,以学年为单位进行统筹,安排自习教室及带班教师,一、二年级由教师设计活动内容,开展自主阅读。三、四、五年级学生主要是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可进行个别的作业辅导。

  社团活动方面,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分为工匠技能、意志体魄、艺术审美、交往合作四大类共计70余个社团。在孙欣看来,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从而获得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特长和练就不了的技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第三届“课后三点半”学校课后服务校长交流活动现场。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师资不够、课程不新?还需激活社会资源

  事实上,如今许多学校都已经开展了社团活动、兴趣课堂等课后服务,但往往会出现前期火热,后期动力却明显不足的情况,这与师资储备、课程灵活度等有很大的关系。

  在孙欣看来,要破解这类问题,需要对社团活动、兴趣课程等进行动态管理,不断丰富内容。“每学期我们会根据上学期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长、学生、老师的反馈情况,新增社团。如根据家长的反馈增加了阅读、书法等社团;根据学生体能达标的情况,增加了形体健身、冰球等社团;根据学生的喜好,增加了飞碟杯、长笛小号等社团。”

  但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怎么办?孙欣认为,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其他资源,如2018年春季学校引进了“课后三点半”机构,与机构携手,以学校为核心,形成学校与校外场所机构人员的良性互助关系,建立了校本课程准入审核管理制度。

  结果也十分喜人,“课后三点半”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菜单,如插花、京剧、快板等艺术类课程,平衡车、网球、跆拳道等体育类课程,3D打印、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还有理财、我是大律师、注意力训练的多元课程。

  同时,他也认为,做好课后服务,仅靠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激活社会资源也十分重要。“要发挥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激活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社区、政府机关、大学等单位与‘课后三点半’对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学生、家长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

  安全第一 须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包含着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孙欣认为,要协调好这一切,须健全机制,明确责任,保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岗位细则,课后服务安全应急预案,加大对课后服务时间的巡查力度,建立课后服务巡查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

  据了解,在加强课程管理方面,继红小学提出了课程“四定”要求,即定方案、定年度课时计划、定教师和定教材工作要求。“要在确定教师工作岗位,规范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教师工作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孙欣说。

  在课后服务服务评价方面,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做好课程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情况作出适当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同时,课程实施小组每月要对任课教师的活动设计方案、课堂实施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每学期课程准入审核委员会评审小组组织对课后服务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对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

  此外,孙欣表示,在实施管理方面,要想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课后服务管理上必须做到细致严谨。对此,学校每日实施“三查”管理,一查是班主任检查本班学生是否进入相应的活动教室;二查是值日教师在课后服务期间要多次巡查,并关注各班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关注班级内学生的活动状态;三查是值班领导查,即检查当天上课的教师是否准时进班授课,班主任是否核查本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情况,值日教师是否进行巡查等。

  “同时也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做到安全责任明确,职责网络化,管理中纵横交错,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实施,让惠民工程更透明。”

  据了解,继红小学实施课后服务三年来,每年参与学生的数量呈递增状态,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认可度越来越高,学生也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参与热情。

  孙欣表示,接下来,除了要强化课后服务与兴趣课程的深入融合与开发,还要搭设深化素质教育新平台,拓展融通校内外教育的新途径,架设学科教学的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新空间,开创学校、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学期末成果评价和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课后服务评价新方式。

  他也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机制,规范实施课后服务资金,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实施严格的管理。

  “课后服务成体系,确保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教育温度,也提升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相信这一项惠民工程在教育同仁的努力下,会得到百姓的包容和赞赏。”孙欣补充道。

编辑:彭茹

推荐

新闻教育视频红领巾直播青年之声

中央新闻网站专注青少年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