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08:57:00未来网
教育资本市场“冷热交织”:企业资金链吃紧爆雷 素质教育融资走热
编者按:2019年,中国终于站在了时代的分水岭,这一年也必将是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今年以来围绕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件”,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围绕政策、产业乃至国民的教育心态都在发生重大转变。当然,其中也有不变的,我们一以贯之的、始终坚持的东西。当改革进入深水期,当所有能借鉴的经验都借鉴完了,未来,越来越难以预测,虽然我们坚信未来充满了机遇,只是相伴而生的挑战也必将更重大。那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不妨把眼光放到“现在”,聚精会神地看清、认准、稳定当下的“基本面”。如果把教育当成一项综合事业,又可分为政策、产业、科技、市场、国民心态等不同切面。我们将选取几个特定的切面来重新审视,希望可以盘出一个教育的“基本面”。
未来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梁希理)当“资本寒冬”论调仍此起彼伏影响教育培训行业,刚刚爆出的韦博英语欠薪关店事件,无疑又为“寒冬”添上注脚。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上演卷款跑路、关停、破产等戏码。一方面,企业“造血”能力不足、收支模型不合理导致了现金流吃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资本环境遇冷、行业竞争激烈的不争事实。
但尽管如此,市场刚需犹在,教育培训领域仍不断涌进各类初创企业掘金,跨界而来的行业巨头饶有热情。
细分赛道里,头部企业如掌门一对一、作业盒子、洋葱数学等都相继走到D轮以上融资。K12赛道仍是投资热点,吸金能力不减;接连迎来政策利好的素质教育细分领域,也出现多起投融资事件,其中数理思维、STEAM教育等赛道尤为火热。
企业爆雷关停 寒冬如何御寒
今年教育行业倒下的企业里,不乏韦博这样的老牌机构。2月,成立18年的老牌留学机构“太傻留学”“人去楼空”,陷入维权纠纷。
也有曾经风光耀眼的明星企业,如四年融资累计超过3亿的成长保、半年内连获5轮融资的疯狂教师,最后都以关停收尾。
“老牌机构”“明星企业”的标签,迎来的最终结局却并无二致。也是在反差强烈的结局中,显露出“资本寒冬”的冷峻面容。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大多是盲目扩张再加上融资不畅,不能及时进行资本补给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破产,关店。有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行业发生约170起融资,相比去年上半年融资数量缩水近半。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被媒体曝光的,陷入关停破产、跑路危机的教育机构有21家。还有媒体撰文质疑,是否“在线教育倒闭潮开始出现”。
一些教育机构运营不利虽然不至于关停倒闭,但裁员的传闻都一度刷屏网络。比如,通过港股上市聆讯3个多月、但迟迟未能挂牌的沪江教育被传“大裁员”;紧接着后一个月,字节跳动旗下的gogokid被曝“裁员比例可能达到70-80%”;近日,2007年创立的朗播网也被报道称“欠薪、已裁员两轮”。
在近日的一场教育论坛上,“企业造血能力”、“良好现金流”被演讲者反复提及,成了“抵御寒冬”的关键词。
兴旺投资创始合伙人黎媛菲在“2019年度教育产业峰会”上指出,“调整业务或转型,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是重点,“如果你觉得这个赛道不太能支撑下去,假设你身上背着一大堆债务与回购义务,你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调整业务,增加与转变产品品类,还有业务模式做一定的转型,怎么样实现更良性和长远的发展。”
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认为,?资本降温背景下,“创业企业在发现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增长、UE(单位经济模型)与现金流的关系。这三者组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很难同时兼顾。创业者必须学会把握节奏,平衡好三者的关系,有节奏的舍弃其一或者其二。”
现实如此,当然也有投资人更愿意透过资本寒冬的表象看到行业的潜在机遇。
拼图资本创始人王磊在自己公号上就撰文表示乐观,“好的项目更多了。好项目其实一直存在,之所以显得‘多’了,是因为这些项目曾经都在水面之下,如今都逐渐浮出水面。融资变得困难,所以都开始主动出击,而不是像原来那样,静待闺中,等着资本排队上门。现在好项目也要出来推销自己,主动和资本多多接触,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挑选项目变得更加容易。”
素质教育走热,数理思维崛起
根据《2018-2019中国互联网教育投融资研究报告》,2019年前两个季度在线教育投融资事件共计160起,融资额131亿,融资额同比下降33%。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下降了八成’”而感到在线教育风口难在。
不可否认,整体教育市场正在降温,市场回归理性。但如果从细分赛道上看,一些新兴市场热度不断上升,受到资本关注。
据极致洞察统计,2019年至今,共有221起线上模式或涵盖线上模式的教育企业获得融资,占2019年教育行业总融资并购事件的67%。其中,从融资并购金额来看,K12培训吸金能力仍属最强,已公开融资金额近102亿元人民币,占总融资金额的40%;语言培训赛道以超50亿的融资金额,位居第二。
还可以看到的是,素质教育共获投53起,拔得头筹,职业教育以36起的融资并购事件,位居第二,语言培训及K12培训赛道以32起及31起紧随其后。
受到全国及地方性相关政策的持续利好影响,加上新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这个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更是一下子冲到了最前,成为投资热点。
对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指示最为明显的,应该要数今年7月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指出,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也有了更为具体的培养方针。华平投资投资董事沈威认为,素质教育市场的增速会大于应试教育市场,因为素质教育符合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导向。
素质教育投融资事件数量走高,素质教育入局者除了不少初创企业,也有纷纷加码的巨头。今年年初,瑞思正式宣布更名、去掉“学科”二字,意图全面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领域中的STEAM赛道和少儿数理思维赛道又尤为走俏。
STEAM教育,是一门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几个学科的综合教育。STEAM的三大分支主要为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教育和创客教育。“黑板洞察”在统计分析后得出,今年上半年,STEAM融资数量持续走高,连占三次细分赛道月投资榜首,STEAM或将迎来投融资高峰。
还可以看到,由于近几年对于中小学学科减负的规范管理不断加大,一些从学科内脱胎而出、向素质教育类靠拢的学习内容也成为市场新宠。比如在线数理思维,因其更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非应试能力的强调,也更符合眼下80、90后新一代家长们的教育培训诉求。
记者梳理发现,截止目前,在线数理思维赛道截止目前获得融资企业达9家。分析称,思维培训赛道贡献大笔融资额,由此也拉高整个素质教育总融资额。其中豌豆思维、火花思维在2019年就接连斩获两次融资。火花思维8500万美元的融资,创下国内数理思维赛道最大一笔融资额记录。背后资方,也不乏红杉资本、创新工场等知名机构。除此之外,VIPKID、猿辅导、掌门一对一等巨头都已陆续上线数理思维产品。
跨界教育者 热情不减
市场刚需犹在,“寒冬”仅是暂时的阵痛,从长远看,教育仍是一门好生意。教育培训领域仍不断涌进各类初创企业掘金,跨界而来的知名互联网企业、行业巨头也饶有热情。
主业聚焦智能终端的华为在今年宣布,覆盖K12全赛道的教育中心在今年年底建成落地;家居建材知名企业红星美凯龙则在今年5月投资了一家国际教育机构;物流龙头顺丰集团出资5000万成立职教公司……
初涉教育赛道的互联网企业中,经常显现的是“社交新贵”字节跳动勤奋探索的身影。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新孵化的教育产品,暗示着同行这位跨界者做教育的决心。无论是在线少英一对一、还是外教直播课,亦或是K12网校、AI英语学习产品、教育硬件,头条步伐都没有停过。
也有较早步入教育的互联网企业,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成自身的变革转型,并反过来加速着行业激烈竞争。
今年5月腾讯正式发布腾讯教育整体品牌,过去隶属于不同事业群的产品业务被集中到新的业务板块,庞大的教育布局版图逻辑越发清晰,有声音认为“这是冲锋前的一次集结”。同时发布还发布腾讯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将用AI等基础技术能力同时发力B端。
随着产业龙头投资布局教育事件增多,跨界布局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愿愈来愈多的跨界热情,能为教育行业的寒冬多添几分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