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23:35:00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杨波)湛蓝天空下,鲜艳明亮的小风车排列成行,随风而动。这是葛佳龙的微信头像。
“我今年高二,是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盲人足球队的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开始,葛佳龙显得有点腼腆,音量不高,一问一答,话不多。
10月12日,他和学校足球队员一行人来到北京,参加一场为期5天的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决赛。开幕式首场比赛,北京下着小雨,穿着单薄队服的葛佳龙在赛场上不停奔跑着,阴冷的天气也并没有消减他的兴奋劲儿。
足球赛场上的队员们。(受访者供图)
“足球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色彩”
2016年,郑州市盲聋哑学校首支盲人足球队创建。
学校成立球队的消息,激起了正在读初三的葛佳龙的运动欲望。他既兴奋又好奇。
对于他来说,踢足球是一件不敢去尝试的事。他自己也诧异,“球都看不到,怎么去踢球?”但他决心去尝试。
“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没有告诉家里的父母。”后来他才知道,父母很担心他的安全,心里并不愿意他踢球。
对于盲人来说,球被踢空或是在距离球门咫尺之处被踢偏的状况时有发生,敢于奔跑和出脚,需要付出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同时,盲人足球是一项高危运动,即便场上有引导员、守门员的指挥,队友之间有声音交流,队员迎面相撞,摔倒碰伤也是常有的事。
葛佳龙至今仍记得,3年前,当他第一次尝试踢球的时候,内心充满畏惧,“不敢跑,也不敢出脚,因为害怕碰撞和摔倒。”因为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有一次在奔跑的时候和队员撞倒磕破了嘴,好几周都不能吃饭,葛佳龙那时候也打过退堂鼓。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心理畏惧。“不知道前方到底是什么,还要努力去追球。过不了心理障碍这一关,盲人就不可能走上足球场。”学校足球队老师陈玉杰说。
“记得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孩子们都很拼,回来之后遍体鳞伤。”陈老师介绍,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像磕破头、摔倒、扭伤这样的伤情经常会发生。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反复尝试,葛佳龙终于带球奔跑起来。“那一刻感觉很棒,太不可思议了。”他说。
如今,足球已经成为葛佳龙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早上6点、下午上课结束、以及周末数小时的训练时间,都是葛佳龙和队员们的快乐时光。
训练中的队员们。(受访者供图)
“两次民间友谊杯赛、两次全国盲人锦标赛的历练,让我受益了很多。”学会踢球之后,葛佳龙的体质变强了,性格也开朗了,周围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利用课余时间,葛佳龙学会了吹笛子,“最近常吹《成都》”,他说。另外借助语音朗读软件,葛佳龙经常会听听新闻资讯、听听余秋雨的《中国文脉》。
他也关注盲人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前几天,葛佳龙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关于无障碍出行讨论的报刊选读文章,并配文“从处处障碍到近乎无障碍,是社会环境的改善与自我的改善,并不是某一方要极度符合或接纳另一方的所有,相信无障碍会变得没有障碍。”
没有光的世界,阳光的心态
沙航,是葛佳龙11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他所在足球队的队友。
四岁那年的某一天,天生弱视的沙航突然眼前一黑,从此便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
回忆自己第一次去球场练球的经历,沙航说,“周围的十几名队员都已经学会了带球,只有我自己不会,内心的压力还是蛮大的。我当时就想放弃了。”光是学会带球,沙航就花了两个月。
而那个当初想着放弃的孩子,现在却成了球队的后卫队员。
加入足球队也让沙航有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沙航从小以来的愿望。沙航说,他很渴望去旅行,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世界各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教室里学习。(受访者供图)
生活的激情,来自沙航的阳光心态。
他的眼前虽是一片漆黑,但也能自如地行使“看”的动作。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都是他“看”的方式。
沙航说,他很喜欢坐在车上的感觉,可以听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车马的嘈杂声,嗅着路边花草树木的味道,这是最原始最自然的生活气息。
他也学会了坐公交车从盲人学校回家,通过沿途的味道,判断车开到了哪里。飘着着大葱和肉香的是包子铺,烧烤店则有阵阵油烟的味道。在车上,他循着声音就能找到空座位。他熟悉车子的每一个转弯,通过听报站,能准确判断下车时间。
放学从学校到家,这段距离对于普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盲人来说,每次出行都是一次冒险。“通过手机地图的导航,善良司机和热心市民的指引,我自己一个人成功回家了。”沙航的父亲也常常会悄悄走在他身后,但从不在他走错时“出手相助”,让他自己学会找路。
在他的世界里,他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荷叶是绿色的,在微风吹动中,荷叶摇摆,很有春天的气息。草也是绿色的,混杂着泥土,这种味道很独特。
他还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学校里的很多社团都有参加,比如跳绳、英语等等。“我还会自己去玩玩趣配音,功夫熊猫、小猪佩奇等电影片段会很有意思,分享给朋友们,和他们一起配。”
“明年高考后,我也想去北京读书。”沙航说。
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施行。像葛佳龙、沙航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盲人孩子可以坐在教室里,享受着义务教育的权利。
从中国残联提供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特教学校2107所、在校生57.9万人,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越来越多的盲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2013-2017年,累计4.43万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
足球队员们在颁奖。(受访者供图)
“我们赢了!”
10月8日,中国盲人足球队第六次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的消息传到了球队。
听到这个消息时,葛佳龙和他的队员们尤为振奋。“这给了我们鼓舞,让我们以后更有信心去面对之后的比赛和训练,希望以后可以拿到更多国际大赛的入场券。”
4天后,葛佳龙和沙航以及他们的队友,一同前往北京参与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决赛。这已经是他们加入球队后的第二次来到北京参赛。
“我们赢了!”灿烂的阳光下,他们放声大笑。这一次,球队照例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拿到了季军。
一年后,内心抱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装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期许,葛佳龙和沙航都将通过高考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世界仍然是没有光亮的,但内心的明亮和充盈,会帮助他们开阔更为广阔和光明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