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家机构被曝“霸王条款”违规难禁 教育机构上市热背后内含巨大隐忧

2019-05-13 09:58:00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李盈盈)距离全国高考还有25天,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千万,创近十年来数据新高。过于一周,“高考移民”事件引发众多关注。

  除了“高考”事件,近来整个教培市场还存在其他不稳定因素,波澜再起:有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吸纳资本,谋求上市;有些上市教育机构却面临巨大亏损的痛苦和艰难的转型;还有一些教育机构,屡屡被用户投诉,面临严重的口碑危机,甚至殃及教育培训圈生态。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教育企业前赴后继谋上市

  与即将到来的高考一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教育行业近期的上市热。

  5月7日,有媒体称,“沪江香港上市计划告吹”,沪江则回应称,其“目前港股的上市计划的确有所调整,但并非上市失败。公司将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板块登陆资本市场。”

  早在2018年7月3日沪江已提交招股书,2018年11月22日,沪江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其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沪江合计获得了9轮融资,总金额约16亿元。2015-2017年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39亿元、5.55亿元;其中2016年增长率为83.7%,2017年增长率为63.4%;2018年前5个月营收为2.63亿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6亿元。

  据此来看,上市依然是沪江志在必得的目标之一。

  相比而言,K12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上市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遐想,人们好奇这家只经过A轮融资的教育机构申请上市的底气从何而来?

  官方信息显示,跟谁学由原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2014年创办,同年8月,获启赋资本天使轮投资;2015年3月,获高榕资本和启赋资本5000万美金A轮融资。

  2019年5月8日,涵盖在线K12和语言、职业资格和兴趣类课程的“跟谁学”向纽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在美上市。

  其招股书披露,跟谁学2017年、2018年、截至3月31日的2019年前三个月净收入分别为9758万元、3.97亿元、2.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695.5万元、1965万元、3389.1万元。“跟谁学”业绩在2018年扭亏为盈。

  若此举成功,只经过A轮融资便谋求登陆资本市场的“跟谁学”将成为“国内首家规模盈利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

  但是,有媒体注意到,其招股书中显示,不仅其内部财务报告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而且49%的教师无资质。

  “跟谁学”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发布之日,我们教授K12课程的教师中约有49%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格许可证,我们的一些K12课程在晚上8:30之后结束,并且一次性收取一些费用课程超过三个月。”

  这些显然与当前教育部门的规定是相悖的,或许会成为影响跟谁学成功上市的致命问题。

  然而,就算成功“上岸”,那些教育公司的成绩并非都很亮眼,虽有企业赚得钵满盆满,却也有企业赔得一塌糊涂,被迫转型。

  遭遇巨亏、财报难看 上市无法扭转转型路

  恰逢财报季,多家教育机构相继发布了2018年度财报。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思辰)2018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立思辰实现营收19.52亿元,同比减少9.66%,净亏损13.93亿元,2018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73.54亿,较2017年末同比减少10.91%。

  据悉,目前,立思辰主营教育与信息安全两大业务,已完成部分信息安全业务相关资产的分拆工作,将着力整合及拓展教育业务,或将转型为纯教育公司。

  在上市的教育机构里,2018年,立思辰并不是唯一亏损的教育机构。据《2018年度互联网上市公司亏损榜单》显示,2018年相继在美上市的三家教育培训机构尚德机构、朴新教育、流利说纷纷上榜,且净亏损额都很高。其中,尚德机构2018年度营收19.74亿元,净亏损为9.27亿元;朴新教育2018年度营收22.23亿元,净亏损8.33亿元;流利说2018年度营收6.37亿元,净亏损4.88亿元。

  除了美股,A股上市的秀强股份和全通教育2018年财报也不乐观,报告期内,秀强股份营业收入为14.01亿元,同比增长1.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亿元;有“妖股”之称的全通教育2018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总营收8.4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18.57%;其中,报告期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为-6.6亿元。

  然而,在教育企业身处冰火两重天的同时,还有多家教育企业因霸王条款、退费难等被揪出不光彩的行业猫腻。

  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行业口碑被毁于无形

  近日,据媒体报道,杭州的王女士花高价给孩子在芝麻街英语报口语班,无意间却发现培训班竟经常让孩子在课堂上长时间观看动画片,老师则在一旁玩手机。

  2018年3月,王女士花了16800元为女儿报了芝麻街英语的课,一周两次,共216课时。但是,“孩子奶奶从消防通道经过的时候不小心瞄到教室里实际上课情况,发现孩子在看动画片,老师在那边玩手机。”也有其他家长表示存在此类情况。

  未来网记者(教育公众号:newsk618)及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进行调查。下城区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相关负责人吴主任表示:“关于芝麻街英语播放与教学无关的动画片、迟开发票、开错发票等问题已经涉嫌违规,将对其进行约谈,督促整改。”

  无独有偶,近日,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独家报道了青少儿在线教育平台vipjr因家长分享的朋友圈“推销”不符合其严格要求,拒不兑现承诺的赠课,不退还剩余学费的事情。

  北京幼儿家长程翾(化名)告诉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vipjr要求家长每周按指定内容在朋友圈分享孩子的学习体验,机构会在其购买的240节课的基础上每月赠送4次课,2年共赠送96次课。若家长分享的内容未被机构审核通过,机构将拒绝赠课。程翾想停课退费,vipjr称“开课超过一个月,不能退”。

  程翾愤怒地质疑机构涉嫌“霸王条款”:“凭什么强迫我们推销啊!”

家长按照培训机构要求发的朋友圈截图。家长供图

  记者梳理发现,退费难被消费者投诉已成为教培行业“见怪不怪”的现象,甚至严重破坏了教育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近日,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在多个投诉平台发现,针对EF英孚教育(以下简称“英孚”)的投诉较为集中,投诉内容包括课程培训与承诺的内容存在巨大差异、学员申请退费被拒绝后还被踢出群、还有学员因此陷入“培训贷”等问题。

  据杭州市民张女士介绍,2018年6月,她在拱墅区丰元国际大厦英孚教育英语培训机构(全称“英域成教育培训(杭州)有限公司”)报了为期2年的英语培训课程,共交费35000元。只上了一节课发现不是宣传的纯外教,希望退费,机构要扣款近2万元,张女士质疑英孚教育“霸王条款”。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等几个不同的投诉平台,记者发现了近百起关于英孚教育的投诉。

  针对课程分期付款及退费问题,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电话咨询了英孚官方客服,被告知“需要咨询相应的中心”。而且,“课程专员的电话是单线的,不支持呼入服务,如果学员拨打会提示关机或无法接通。若专员没有主动联系学员,学员只能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然而,屡屡遭遇预收费之后的退费难问题,消费者的权益不仅无法保障,长此以往,教育培训机构的口碑大受影响,不利于教培行业的良性发展。

编辑:杨波 作者:李盈盈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