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外教藏身、莫名背上分期贷 校外教育的“连环坑”如何躲?

2019-03-15 16:26:58未来网

【未来网教育3·15特别报道】

  未来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赵亚超)校外培训机构在去年迎来了史上最严监管,但未来网记者发现,教育培训行业“黑机构”无资质再开业、“黑外教”泛滥、“分期贷”问题仍然存在。

  教育分期贷的“坑”

  记者注意到,在各投诉平台上针对培训机构的投诉中,不少都与分期贷有关。

  为消除消费者支付顾虑,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或“涉嫌强制”等方式,要求消费者向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甚至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但对贷款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而当学员想退贷时,则是难上加难,培训机构以各种理由拖着不办,面对影响个人征信的还款,最终学员只得背着贷款,按时偿还。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发现,去年赴美上市的中国第一家成人教育机构尚德就陷入投诉危机。尚德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业务涉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

  仅在聚投诉平台,尚德在2018年就收到了2442件投诉,位列该平台2018年教育培训行业投诉排行榜榜首,这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分期贷款,从解决率来讲,60.6%并不算高。

图源聚投诉

  在聚投诉平台,有学员投诉称,在尚德机构报名时,申请了12笔分期贷款支付报名费8532元。但工作人员并未出具培训课程协议、分期贷款协议和费用的发票或收据。在学员预料到网贷可能存在风险,要求取消却一直未果。

  据“315”投诉平台中国质量万里行消息,2018年11月2日,梁同学在尚德机构报名后不久,就接到后台销售人员电话,称尚德培训优惠价最后一天,要抓紧时间交费,费用是6384元。梁同学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选择了分期付款,扫描销售人员给的二维码就直接打到尚德机构账户里。但其间销售人员并没有说明有任何合同跟协议之类的内容,到付款完的时候,下载APP才发现有协议与合同,但是发现已经太晚了,想取消难上加难。

  未来网记者经梳理发现,向学生推销“教育分期贷款”的情况并不少见,其中也不乏一些知名培训机构,诸如达内教育、海风教育、华尔街英语、洛基英语、英孚教育等都涉及此类业务,套路模式大同小异。

  华尔街英语去年就曾卷入教育贷投诉风波。资料显示,华尔街英语专注成人英语教学领域,1972年创立于意大利,并在2000年5月进入中国培训市场。

  据中国之声报道,在华尔街英语销售的推荐下,不少学员同样是从名为“百度有钱花”的互联网信贷平台上分期贷款垫付了学费,每个月要在百度有钱花APP上还款。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或刚毕业人员。在上海上大学的小张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销售人员的“凌厉”攻势之下办理了价值4万多元的课程。但她当时上传的都是过期的身份证照片,居然也办理成功,而且无任何的贷款风险提示。

  另有媒体发现,涉及此类业务的教育机构不少,尽管有些目前还被曝出有严重问题,但同样存在风险。

  对于培训贷带来的风险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建议,可以考虑形成教育机构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如果出现学员确实还不起钱的情况,由培训机构先行垫付;如果出现培训机构跑路或违约的,金融机构也要承担前期准入风险把控不力的责任。不得将偿债压力都转嫁于学生及家长身上,甚至演化出金融机构采取其他不良或非法手段催收造成社会恶性事件问题。

  “如果购买了相应教育服务的消费者,若系不知情被K12在线教育机构强行办理了分期贷款,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权等受到侵犯,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维权;若消费者系知情情况下自愿办理分期贷款的,则存在和在线教育机构的教育培训法律关系、和借贷平台的借贷法律关系两大法律关系。”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借贷平台对教育机构资质、课程质量等必须予以审查,若借贷平台自身有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老外都能当外教?

  注意!孩子的外教老师可能只是初中毕业,有的还留有犯罪案底……

  “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对外籍教师需求的巨大缺口。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在互联网发布招聘广告、网络面试等方式招募大量外籍人员,非法组织入境,然后输送到各个学校担任外教,从中牟取暴利。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在去年就开庭审理一起“黑外教”案件,让“黑外教”暴露在聚光灯下。据报道,重庆柏克莱公司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诉获刑。

  在重庆柏克莱公司,经过一周的培训,这些外籍人士就会以外教的身份,进入各个幼儿园当英语老师。而当幼儿园急需外教时,短短的一周培训时间都可能省去。来自南非的一名外籍人士甚至只在柏克莱公司接受了1个小时的培训,就被派到一家幼儿园上课。

  我国对外教的任职条件有明确规定,根据有关规定,来华申请外国语言教学类工作签证的外国人,需满足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两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从事母语教学、无犯罪记录等条件。对于取得教育类、语言类或师范类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或取得所在国教师资格证书或国际语言教学证书的,可免除工作经历要求。

  但现实是培训市场对外教格外推崇,外籍教师的需求量随之不断上升,拥有合法资格的外教格外稀缺,在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各类外语类培训机构所聘请的外教,缺乏合法资质与专业教学能力。甚至有从业者表示,一些培训机构的雇佣标准是“只要有张外国人的脸就行”。

图源新华社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达40多万,但按照最新政策标准,合法外教数量仅占三分之一。

  除了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也是“黑外教”重灾区。

  记者通过查询招聘网站发现,不少培训机构招聘外教的条件也不符合规定,有机构只规定了学历和来自母语国家,却无要求提供无犯罪记录等具体证明。更有甚者,招聘门槛更低,如一家名为山西海帆京泓体育咨询的培训机构,在招聘英语外教时,只要求英语口语标准、性格活泼、可用中文简单沟通等任职要求。

截图自招聘平台

  因为“门槛低”,一些没有工作签证,只有留学或旅游签证的外教也得以顺利上岗。

  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不但存在教学质量、安全等各种隐患,也造成了外教流动频繁。有家长就吐槽“我家孩子上一年课换了4位外教”。

  对此问题,不少培训机构不以为然。“资质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孩子学得怎么样。我们有的外教没资质,但扎实的授课能力吸引了很多学生,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机构不和外教签订兼职工作协议,甚至连工资都是私下以现金的方式支付,避免因外教资质问题拖累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不少都是通过互联网联系外省甚至国外的所谓中介公司、中间人居中介绍,对入境的外国人身份背景、品行经历等等根本无从了解,也无法保障。”淮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支队长王苗苗表示,这些培训机构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其中不乏没有辨识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少儿、幼儿,这给孩子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对于“黑外教”的种种乱象,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第一,强化国内外籍教师管理,保证外语教学质量。朱永新表示,应严格聘用在华留学生、外籍“临时工”等开展外教辅导有偿服务,统一“外籍教师资格”和“工作签证”双重入门审核标准,严格执行外籍教师聘用条件和从业资质标准。

  第二,建立外籍教育专家公共就业平台,实施外籍教育资质评审登记和分级就业指导原则,深入推进外籍标准化和精准化建设,统一外籍人员就业指导机制,明确分级的指导对象。

  第三,发展外教资质认证机构。在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区域内从事英语教学的外籍教师进行考核管理,取缔“黑外教”,规范英语教学,建设合格的外教队伍。

  死灰复燃的“黑机构”

  今年2月25日,国务院教育部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教学培训的情况,其中“耀华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慧泉培训学校”更是被点名批评。

  为了规范校外培训,去年一系列政策意见的出台可谓堪称“史上最严禁补令”。但需求仍在,市场就在。不少培训机构不惜顶风作案,将政策法规抛在一边。

  未来网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规模、知名度较小的机构暗中进行各种违规操作。

  “政策紧的时候,我们一次最多只收取三个月的课时费,有家长主动提出一次交半年的钱我们也不敢收。”河北石家庄一家线下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刘锦(化名)坦言,只要家长愿意,可以一次交半年课时费并享受打折的优惠,“因为能稳定生源、增加现金流,还减轻了财务人员负担。”

  在天津,去年被要求停用的场地,方咏今年继续开班办学了。他的逻辑是,“这场地的租金早已经交了,现在没人来说不能办,就是能办。”

  不少被列入黑名单的机构也死灰复燃,未达要求便偷偷开业。

执法人员对一家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图源视觉中国

  在河南,一家位于郑州市惠济校区的新东方学校因为营业执照的问题,登上郑州市教育局公布的黑名单,但似乎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影响。

  在河南电视台记者暗访时,新东方郑州惠济校区工作人员这样解释,“这个店是一直都没有(执照),因为我们整个新东方都是直营的,整个郑州市有一个营业执照就行”。

  而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要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

  在绍兴,当地教育局在2018年曝光了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都因安全隐患、无办学资质或有不良办学行为等问题而被列入“黑名单”。但是有媒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被曝光上了黑名单的培训机构,同样在照常开办上课。

  同样的问题在西安再次出现,去年西安市通报了734家停止办学的培训机构,但华商报报道称,在不久之后61家停办机构中25家却已悄然恢复办学,或“改头换面”继续营业。

  不过,多名业内人士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市场需求在,教育机构就会找各种办法运营下去。有人还举例类比说,就像减负政策下,国家不允许公立校在学校给学生补课,“但就我所知,寒假就有公立校老师利用直播平台给班里的学生补课。”

编辑:杨波

推荐

新闻教育视频红领巾直播青年之声

中央新闻网站专注青少年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