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拿“前世小情人”做营销 专家:成人世界不要调侃孩子

2019-02-18 17:19:33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谢深森)“针对未成年人方面,即便是商业原因,也应该有伦理底线,应该注意最起码的底线问题。”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十,也是公历2月14日,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情人节。很多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机构打着“前世小情人”的旗号做营销引发诸多质疑。

  

  某儿童英语教育机构情人节宣传视频截图。

  有儿童音乐素养教育项目借情人节推广产品,宣传称“情人节,买个XXX做礼物,送给‘前世小情人’吧!”

  “孩子是我们一辈子的情人,教育是我们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一家面向2-15岁孩子的儿童英语教育机构在情人节期间借短视频如此宣传。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情人节,选对好的教育机构,天天都是‘XX学’。”这是一家面向K12群体教育机构在情人节的宣传语。

  另一家面向K12群体的学科教育培训机构打出“自从爱上了学习,打开书就是情人节”的宣传口号。

  

  某儿童英语教育机构情人节宣传视频截图。

  近几年,不管什么节日,都难逃被当成营销“热点”的命运。蹭节日热点做营销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但对于以未成年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来说,除了商业行为,还要考虑教育本质,有些热点不能想蹭就蹭。

  “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教培机构来说,利用情人节做营销指向消费,当然不合适。”中国广告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仇小莲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机构更要把握导向,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种成人世界的事,不要拿孩子来调侃。”仇小莲强调。

  “包括情人节、圣诞节在内,实际上都是商业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脱离了最开始的宗教节日气氛,主要就是因为商业因素。”

  朱巍认为,会出现类似“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的营销宣传肯定也是商业原因。商业对于节假日,特别是宗教节假日的影响巨大。但是针对未成年人方面,即便是商业原因,也应该有伦理底线,应该注意最起码的底线问题。

  

  截图自某儿童英语教育机构情人节宣传视频。

  未来网的一篇题为《过你的情人节,别拿孩子开涮》评论文章指出,这些年,在儿童教育领域,确实多有一些荒唐乱象被娱乐化的外衣所遮蔽。像“情人节给女儿送礼物”的广告一样,虽不违法,却有失品格。一方面让儿童广告庸俗化,甚至沾染了色情的边缘,另一方面,让家庭教育悖谬化。动辄拿孩子的身份与性别开玩笑,在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层面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影响。

编辑:未来网新闻安鑫

推荐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