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做客“广商大讲堂” 深度解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生产力革命

2025-10-24 09:49:17
来源:未来网

10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守英教授做客广州商学院“广商大讲堂”总第21讲(人文社会科学讲堂第15讲),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力革命的前沿话题与深刻影响。广州商学院董事长郭小聪、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等近千人在求真文化中心参加活动。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刘守英教授紧扣“人工智能+”战略的持续深化,通过翔实的数据,系统梳理经济发展模式和形态的转变脉络,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力革命的紧密关系,全面阐述数字经济转型的核心作用和实施路径,清晰描绘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宏伟蓝图。刘守英教授的讲授既有理论释惑,又有实践释疑互动,为广商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刘守英教授强调,数据的积累、算法的创新、算力的提升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三大驱动力。数据为算法提供丰富的原料,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算力为算法的高效运行提供强大支撑。基于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正外部性、零成本(低成本复制)的特征,数据要素进入生产函数的方式与传统要素不同,数据要素创造价值不是仅依靠数据本身,而是通过算法参与生产过程,并创造价值。

刘守英教授表示,新能源汽车与绿色发展模式已经开始变化,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全球机器人产业已经发生重大的格局重构,中国已经连续6年保持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地位,尤其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产业基地,通用机器人已经开始产生重大的技术突破,供应链和制造业基础、政策驱动、技术路线等都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面向未来,刘守英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突破方向:一是要建立需求导向性的创新模式,形成覆盖全产业体系的通用技术体系;二是要实现需求导向型创新,从行业垂直的大模型开发和应用核心来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三是要协调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

讲座现场思想火花迸发,广商师生与刘守英教授积极互动,围绕技术创新和社会价值平衡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数据要素“排他性”、AI工具使用、数字经济形态下产权制度等问题深入探讨。刘守英教授表示,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数字平台、数字企业将形成共同体的规则,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农业和乡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最好机会。他勉励青年学子们要重新反思和构建知识体系,了解前沿技术、扩充知识面,正视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高效使用AI工具,加强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广商大讲堂”主题鲜明,数据丰富,案例深刻。“刘守英教授的系统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人工智能作为其核心引擎的关键作用,将把AI作为精准助手,通过分析学生数据实现个性化辅导。”国际学院辅导员张行说道。管理学院学生胡艺潆表示,作为大学生自己将注重“技术+场景”的结合应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全方面提升个人素养。

会上,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晓教授为刘守英教授颁发“广商大讲堂”特聘讲师聘书。(通讯员:李润祯 李世鸿 黄玉亭 陈一奇)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