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9日,“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合唱团作为全国唯一一支理工科高校学生合唱团,从70余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30强现场展演团,并荣获“优秀展演合唱团”称号。这是合唱团首次参加全国专业级合唱赛事并获殊荣。
此次合唱大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家协会党组书记韩新安等参加了此次大会。著名作曲家孟卫东、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吴丽芬、原武警男声合唱团一级指挥郑健等专家担任展演评委。是中国音乐家协会近十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全国性合唱活动,旨在通过展演的方式集中展示我国合唱艺术与陕北民歌发展的最新成果,发现和培养优秀合唱团体及指挥人才,为全国合唱团体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的高水平平台,推动中国合唱艺术的广泛普及与专业提升。
西电大学生合唱团作为全国唯一一支非专业团队参赛。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推荐,经过专家首轮评审最终从70个全国合唱团脱颖而出,进入30个全国现场合唱团,面对多数来自音乐专业院校或职业团体的强劲对手,合唱团始终秉持向高水平团队看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理念,付出了远超常规的努力。最终凭借出色的艺术表现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大会中一抹亮眼的“非专业奇迹”,充分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扎实成果与广泛认可。
“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富有成效的艺术学习,更为我们搭建起与全国优秀团体交流互鉴的桥梁,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工科同学们的艺术视野和美育素养。”人文学院艺术系教师、大学生合唱团声乐指导吕杨表示。
“排练中遇到多声部融合、节奏把控等难题,同学们主动要求加排,还有课后校准音准、反复连唱难点,这份追求卓越的劲头就是西电精神。”人文学院艺术系教师、大学生合唱团声乐指导张璟表示。
“作为书院老师看着不同学科的学生因合唱聚在一起、共同成长,我格外感慨。同学们用逻辑思维梳理合唱节奏,文科同学以人文视角解读歌曲情感,这种“学科互补”也让歌曲的演绎更加完整。让我真切感受到跨院融合这项工作意义的具象化表。”新生书院教学干事、大学生合唱团声乐指导教师王晓悅说到。
“从备赛时的声部磨合到登台前的最后彩排,我亲眼见证了合唱团的同学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也正是这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让我们在舞台上突破自我、创造奇迹。这场比赛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也让我看到了团队成长的力量,也更坚定了合唱团走得更远的决心。”人文学院录音艺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骆韵巧说到。
“刚踏入西电校园,就能参与榆林合唱大会这样高规格的音乐赛事,这份体验让我既惊喜又难忘。备赛的日子里,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并肩奋斗:提前返校,在不同教室里分声部的分排,在408教室里共同学习动作。这段时光我不仅学会了更专业的合唱技巧,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无疑是我大学生涯中最温暖的开始。新生书院计算机类2025级本科生韩润娇。
据悉,西电大学生合唱团隶属于学校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由校团委负责日常管理、通识教育中心负责艺术指导。合唱团是学校落实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主旨实施美育浸润的重要组成力量。合唱团的同学们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仅学业出众,更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光彩,真正体现了“艺术与科学双向奔赴”的育人理念。为全力准备此次高规格赛事,团员们在短暂的备赛期内凝心聚力、全力冲刺,挑战了两首风格迥异的高难度曲目:一首是极具现代气息高难度无伴奏作品《Nyon Nyon》,另一首是深情热烈的西电原创合唱作品《信天游》。从复杂多变的节奏把握,到真挚淳朴的情感表达,合唱团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实现了对作品的精准诠释与动人呈现。
学校团委、通识教育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赴榆林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讯员:韩思怡 骆韵巧)
作者: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