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9:44:12未来网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带着暑假的所学所得投入了新一阶段的学习成长中。2025年暑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聚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组织35支实践团队、300余名青年学子围绕“青”传薪火、“青”砺基层、“青”聚同心、“青”振乡村、“青”护生态、“青”助发展等维度开展社会实践。北青学子与重大活动同频共振,深入基层一线,在“大思政课”中,将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锤炼本领、磨炼意志,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传薪火
红色基因赋能时代新人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青春圆梦,梦想启航”实践队带领北京市21名中小学生共赴重庆,走进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等地,通过实地参观、文物观摩与演出观看等多种形式,多维度深化历史认知,共同打造了一堂贯穿大中小阶段的“行走的思政课”。
信息传媒艺术学院“青芒耀中华”实践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借助影像资料与互动体验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青年工作学院“青心家园”实践队奔赴平谷和蓟州,在桃棚村红谷冀东抗战教育基地重走抗战物资运输路线,肩扛扁担亲身体验军民艰苦;在红谷主题教育馆借助实景还原的官庄战斗场景,感受“地雷战”“地道战”背后的人民智慧。国际学院“红领绿韵”实践队走进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在“翻板陷阱”“射击孔”等沉浸式场景中,聆听抗战故事。学前教育学院实践队分别走进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红色地标,开展“百年历程沉浸式学习”,以“参观+宣讲”模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青”砺基层
立足社区服务践行初心使命
学前教育学院“青悟初心”社区发展实践队前往怀柔区滨河街道开展基层治理调研。通过深入调研社区治理模式、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团队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环境。青年工作学院党峪箫等4名同学深入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以图书管理员与前台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扎根服务一线。他们从基础的图书分类整理入手,积极参与“青少年阅读角”活动策划;从借阅登记到前台咨询答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初时的紧张漏记,逐渐转变为用笔记梳理重点、耐心细致解答疑问,沟通与应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服务中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平凡岗位的重要意义。现代管理学院“枫林晚”实践队走进北京市多家养老机构,开展“爱老助老,温情相伴”主题系列实践活动。
“青”聚同心
赴新疆和田开展民族团结实践
7月29日至8月3日,国际学院3名志愿者赴新疆和田参与“我在北京有个家”青少年融情交流营,与当地青少年共同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馆,在交流互动中深化民族团结之情。在陈祥榕烈士事迹展前,两地青少年齐声朗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缅怀英雄事迹;在参观援疆成果展时,通过对比2003年与2025年和田的城市风貌照片,了解京和两地携手在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在“认亲结对”仪式中,通过交换北京文创书签与和田手工地毯,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者们带领和田青少年体验艾特莱斯绸制作、共跳塔吉克族舞蹈,并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共同完成了200余件“同心结”编织作品,以文化互动促进情感交融。闭营仪式上,2024级学生翁天祎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我们将把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转化为服务国家的动力,让青春在祖国需要处绽放。”
“青”振乡村
非遗赋能与科技助农双轮驱动
“铸梦青年”“大岭萌悦”“乡村青锋行”三支实践队奔赴平谷乡村,投身“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他们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唠家常、话发展,直面基层挑战;拍视频、做直播,用专业知识服务乡亲。同学们在广袤田野上书写青春的奋斗印记,乡亲们的笑容是最美的答卷。信息传媒艺术学院“‘庙’趣横生”实践队去往红庙村开展助农特色实践。实践队聚焦怀柔区红庙村灯笼、风车、毛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优势,以数字化传播与文创开发为核心路径,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在红庙村深入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品牌建设与产品推广,赋能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红庙村非遗文化价值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月5日至7日,学院团委组织三名学生干部赴石家庄参加“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京津冀青少年交流活动,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正定塔元庄村委会、石家庄城市馆、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河北省博物馆,深刻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潜力,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成果。
“青”护生态
绿色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学前教育学院“只此青绿”实践队奔赴延庆区百里山水画廊,挖掘其多元价值;“五五二十五”实践队开展生态调研、绿色理念宣传,用脚步丈量生态之美,以行动呼吁公众守护自然。“冀青协同”实践队借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开展线上生态调研与宣传,设计文创产品与唐山主题明信片。
学院师生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开展了“京港澳绿色公民青年大使计划”研学交流活动,通过多元课堂、深度考察、场馆参访、模拟实训及青年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京港澳三地绿色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路径,为青年学子搭建立体化学习交流平台,以绿色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青”助发展
科技赋能与创新服务并进
信息传媒艺术学院“星芒”实践队在北京科学技术馆以“探索科技”为主题,依托Cozi平台成功开发出一款“小仓鼠”AI智能体,致力于将前沿科技认知转化为实用工具,为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贡献青春智慧。“纵览古今”实践队围绕北京中轴线展开了一场融实地调研与数字技术于一体的创新实践。从青砖灰瓦的现场走访,到三维建模构建的虚拟场景,团队以青春力量推动千年中轴线在数字时代焕发全新生命力。“文化非遗追踪”实践队聚焦故宫,通过系统梳理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与馆藏资源,并结合创意实践作品,圆满完成本次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实践队还特别设计了以故宫珍宝为灵感的艺术相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
深入一线砺青春
“强国有我”践真知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是北青学子以深入一线淬炼成长的精神之旅,是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回应时代召唤的生动实践。他们在红色研学中坚定信仰,在基层治理中厚植为民情怀,在民族团结中汇聚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彰显担当。青年学子以专业能力破解时代课题,以创新实践丈量祖国大地,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通讯员: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