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13:35:37未来网
“在《人工智能导论》课上,我真是被AI发展的速度给震撼到了”“AI不仅让我们学习起来更高效还让生活变得超级方便”……本学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面向2024级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顺利开课。同学们满怀着期待走进教室,开始新一周的课程。
“学了AI技术,我可以
生成知识图谱、生成视频……”
“这门课程真的让我对AI有了更深的认识,运用AI软件可以制作知识图谱,能把单个的知识点生成为树形图,一下就懂了好多知识点。”“老师教我们使用AI软件,我可以直接输入文案,生成短视频,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打算将来还要继续深入学习AI,把这门技术与我的专业紧密结合。”“丰富且深入的课程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期待未来能有一些实践类的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教授学生人工智能的技能和知识,还引导同学们如何驾驭和超越人工智能。人类智慧与AI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教师们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创新,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技术浪潮中能够引领潮流。“老师们这种前瞻性的教育方式,让我对未来与AI‘共处’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学们表示。
如何让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课有机结合?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根据学院不同专业,设置了理工类、管文类、艺术类等三类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理工类专业课程中,Anaconda软件与Pycharm等软件的学习运用,进一步帮助同学们解决Python和R语言的难题,帮助同学们数据科学和Web开发,自动补全代码,检测错误并提出修正建议,提高技能学习效率。
管文类专业课程中,运用讯飞星火、智谱清言等软件,实现对专业课实时文本翻译、通用问答、内容创作等,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
艺术类专业课程中,通过软件,让学生们“穿越时空”,亲历历史事件,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灵感,为游戏平台、原创游戏IP等交互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基础理论、综合素养、前沿拓展和实践实训等四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合《人工智能的基本方式》《人工智能中的多模态融合与应用》《深度模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等课程的讲授,为同学们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理解人机共生的协创未来,与专业课相辅相成。同时,大量“人工智能+X”典型应用案例,让同学们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的学习,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打造更“实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
通识课的推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也是北京市“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学院专门制定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设置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刘乃瑞、赵刚、张宁林、刘涛认为,未来教学中,课程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前沿技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应用技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副院长张志斌认为,要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在充分利用市级通识课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案例,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共同探索“AI通识知识+”专业特色案例设计、实践实训和课程考核,以此培养跨学科新型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到来,如何更好地认识、使用人工智能成为未来人才发展的重要一课。学院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形式,打造一门更加实用的人工智能课程,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融合式教学,不断提高北青学子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添薪续力。(通讯员: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