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12:49:00未来网
2024年5月10日下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源工程实训中心——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在应用型高校的前列;面向首都发展,适应新时代的专业布局调整与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建设水平居于同类型高校前列。”这是专家组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充分肯定,更是学校探索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进之路的生动诠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改革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精准对接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医、药、工”交叉融合发展的医药化工与装备新兴交叉学科,构建“+安全应急”专业集群,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现应用型学科专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突出“药、医、工”融合
打造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学校以贯通医药健康全产业链的“药、医、工”融合创新,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精准发力。以“制药”学科领域为基础,交叉联合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聚焦生物药、中药、化药“纯化”这一共性技术领域,建设核心制药工艺优化创新平台,解决制造环节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材料”和“机械”学科为基础,交叉联合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学科,聚焦“眼—脑—瘤—骨”复杂医疗场景的高端、精密需求,实现符合医用标准、性能稳定关键医用材料和高精密度医疗装备核心部件与元器件等技术突破与应用;以“安全”和“环境”学科为基础,交叉联合生物与医药、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围绕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中面临的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促进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全产业链全环保发展。近年来,学校已经在医药化工与装备交叉学科领域承担了医药化工与装备交叉学科领域国家级、省部级和头部企业研究项目60余项,研究经费累计约1亿元。
服务首都城市安全运行
构建“+安全应急”专业集群
学校瞄准“首都城市安全运行与高质量发展”布局,聚焦危险化学品安全、市政能源运行安全、市政工控信息安全、城市环境安全、应急与风险管理五大典型行业领域,构建“+安全应急”特色本科专业集群,形成了覆盖安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十个专业的专业集群。以行业企业和社会真实应用场景为参照,开设《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与治理实践》《城市燃气输配与安全技术》《市政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基础》《城市环境安全技术》等15门核心特色课程,通过真实场景实训平台的综合训练,培养更多能够真正满足适应首都超大城市安全运行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探索“高校—企业”“高校—园区”“高校—政府”等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培养“思想纯良有品质,科学素养有内涵,技艺精湛有特色,攻坚进取有胆识”的高素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与燕山石化共建“高校-企业”型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同实施、共享成果”六共同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打造智能化、新材料、新能源、大安全等领域高质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燕山石化数字化升级的大工业场景与清源校区智能化制造高精尖工业场景互补联动的双实践育人平台,成功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与中关村软件园、中软国际、普开数据、久其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融合,成立大数据学院,共建“阿里云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基地”,实施共建专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管班级、共办竞赛等协同育人模式。产业学院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奖;学校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生物医药园、中关村产业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共同打造“高校-产业园区”型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学校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共建“高校-政府”型安全工程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安全工程领域现代产业学院”获全国现代产业学院最佳案例。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2022—2023学年,学校50.69%的学生4600余人次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149项,32.31%的学生2932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29支团队2036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2023届本硕毕业去向落实率93.81%,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66%,就业率连续位居市属高校前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坚持走好当前正确的转型发展之路,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力以赴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北石化何为”的时代命题。(通讯员:王莉鑫 李林琳 刘亮高 张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