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像创作暨国际传播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举办

2024-07-17 11:17:46未来网

  6月17日,首届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像创作暨国际传播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举办。

  

  在人工智能蔚然成风的时代,影像创作的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其核心涵盖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人机之间无缝协作的新模式、交互式叙事手法引领的个性化体验革命、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以及在教育与培训领域开辟的崭新路径。这一系列变革吸引了跨学科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独特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出发,不仅为业界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更为教育工作者规划了指导未来科研与教学的创新蓝图。

  斯蒂芬·约翰·哈内特(Stephen John Hartnett)教授,来自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传播学领域,针对后真相时代的独特挑战,深刻剖析了在真理渐行渐远、事实边缘化的背景下,情感与群体认同如何成为新的判断基准,同时探索了这一变化为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传播系的董庆文主任,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对新闻与传媒教育的重塑,阐述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体系如何适应并引领这一转型。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的李智教授、金鸡奖桂冠得主张力导演、北京稻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深制片人李洁,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科领军人物戴箫雅,四位业界精英从各自的专业维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纪录片创作的革新之路,展现了技术如何赋能艺术表达与故事叙述。

  科大讯飞高教业务部的副总经理李礼,代表企业界发声,分享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有效培养下一代智能传媒人才,体现了产教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价值。

  正如控制论先驱维纳(Norbert Wiener)在《控制论》中的洞见:“科技进步为善与恶均铺设了无限可能的轨道。”人工智能技术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借助深度学习创造出令人难以辨识的视觉与音频伪作,威胁公众认知、市场稳定,也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姿态识别、信息源验证及编辑监控缺失检测等,成为抵御虚假信息、维护信息真实性的有力武器。这要求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更要审慎思考,确保技术向善,服务于社会的整体福祉。(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信息宣传中心)

编辑:编辑部孔滢旭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