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从萌新到国赛二等奖 科创赛道上的她乘风破浪

2022-06-27 14:32:02未来网

  自大一入校以来,三年的时间,她潜心科创,勇于创新,无惧困难,致力于研究新型储能电池。她带领团队研发的电池不仅性能优异、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面对比赛,她日夜鏖战,克服万难,带领团队勇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创新,强国有我”。

  

  她是上海电力大学2021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她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张海燕。

  张海燕所得获荣誉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光力科技企业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单项奖学金;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决赛全国二等奖、上海市特等奖;第八届上海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热爱科创,一往无前

  大一上学期,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张海燕对科创虽不甚了解,却对探索未知和不断创新十分向往,进入了学院学生会学术部,并打算按照学长学姐的建议大二时再加入科创团队。但或许是缘分,学长所在的实验室此时正招纳热爱科创的新鲜力量,在学长的热情邀请和张海燕的积极参与下,学期末,她成功加入团队,成为实验室的一名“萌新”,寒假期间更是主动留校,开展项目前期的学习。

  然而科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加入之初,需要根据项目方向搜索、阅读、整理、归纳海量的全英文文献,作为萌新的张海燕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科创方向并非完全契合,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如文献中的性能图等等,也成了“拦路虎”。

  但张海燕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而是很快调整过来,在慢慢摸索中找到文献查询整理的路径,在反复练习中找到阅读文献和理解性能图的方法,在积累学习中补上专业知识的不足。她说,科创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见招拆招的过程。遇到困难,迎难之上,勇往直前,张海燕经历了入门时的“险滩”,顺利走上科创之路。

  除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创新,张海燕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有所助力,她与团队专攻新型储能电池的研究,对于这个课题,他们始终保持热情和坚持,一方面,在项目推进的每个阶段都会做出实体成品,不论性能如何,看到亲手做出的实物大家都很受鼓舞;另一方面,这种电池与生活中常见的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关系紧密,大家期待开发出好的电池,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张海燕说道,“我认为当代青年人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可能的多奉献自己,为整个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份担当也让张海燕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第三届进博会志愿者、滴水湖地铁站志愿者、校垃圾分类志愿者等等。在今年疫情期间,她先后成为南京雨花台区委党校隔离点的队长、教室隔离点的层长和三号宿舍楼栋志愿者,在抗疫一线总有她忙碌的身影。

  团队助力前行,自律收获成长

  加入实验室团队后,每日充实而丰富的学习生活让张海燕迅速进步着,博学耐心的导师、经验丰富的前辈、志趣相投的伙伴……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张海燕与团队逐渐明确了研究方向并顺利立项,带着项目从院赛、校赛、市赛、国赛中一路突围,经过长达16个月的持续奋战,终于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一路上,指导老师们精心指导,比赛前常常凌晨依然在线回复队员们的问题;队员们相互支持打气,为得到更好的成果一起泡在实验室,反复讨论、实验、演练,共同成长。有他们在,张海燕感到在科创的路上充满前行的动力。

  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身边的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也离不开张海燕参与科创后一以贯之的自律。细数科创时光,张海燕珍惜每寸光阴,将每一阶段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大一寒假在实验室学习,立项之后在家自学理论知识;大二上学期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抓紧赶上进度;大二暑假主动留校,每天从早到晚待在实验室,离开时总是伴着星光,在暑假中迎来项目结项;大二下学期不断打磨项目成果,参加各类比赛积攒经验;大三上学期,在冲刺国赛的同时决心考研,她一边备赛,一边每天早起背单词。

  清晨的旭日见证辛勤付出,深夜的星光相伴收获硕果,对科创的坚持和热爱,日复一日的自律,让张海燕迎难而上,一路成长。正如她的座右铭所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通讯员:上海电力大学 张海燕)

编辑:高富灿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