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黄丹家庭:三代人为国育才 “教育世家”传薪火

2021-09-06 16:22:27未来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光荣使命。在任何时代,教师队伍都时刻保持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决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诚心和爱心,为祖国建设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思想纯正、素质过硬的栋梁之材。

  近日,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评审结果正式揭晓,共评出55个教育世家。其中,河南理工大学黄丹家庭成功入选。首批教育世家评选,旨在推动形成好老师不断涌现、教育世家不断出现的良好局面,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大家庭中,三代共产生了13位教师。黄丹和丈夫赵武现在分别在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和机械学院任教。黄丹的父亲黄伯元、母亲杨小珠,都是教师;祖父黄金声,一生从事基础教育事业;外祖父杨力生是我国通风与安全领域专家,1979年到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任职,一直工作到逝世。另外,黄丹的二姨夫、小姨、小姨夫、小姑、表妹、表弟及弟媳也都在从事教师行业。

  谈奉献:扎根教育事业,厚植家国情怀

  黄丹的祖父黄金声,1948年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海门县政府教育科工作。上世纪50年代,他主动放弃县城的舒适环境,自愿到农村发展基础教育。在乡村,他推动试行住宿制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进入中心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费用,他顶住压力搞校田,允许家长以劳动顶学费。

  黄金声一生都献给了基础教育事业,他对“教育启发心智,成就民族未来”的理念孜孜不倦地践行着,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直到现在,最值得老人家自豪的是,在海门当地,一提起“黄校长”,八九不离十就是在说他。

  黄丹的外祖父杨力生1938年从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49年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作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瓦斯地质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主编《煤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创立瓦斯地质学,组织全国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并担任原煤炭工业部总工程师。1979年回到母校焦作矿业学院,著书立说,开门授徒,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瓦斯地质研究专著《瓦斯地质概论》,培养出学校第一届硕士研究生,领导编制《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等等,为国家能源工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杨力生见证了祖国的一穷二白,就是凭着“祖国需要我”的执念,随历经坎坷,但始终为国家地矿领域的发展和钟爱的教育事业坚持奉献着。在天府煤矿,他将名字杨灿改为杨力生,取自力更生之意。黄丹曾问过外祖父,“从事瓦斯地质研究这么危险,煤矿工作这么辛苦,您怎么还那么有干劲?”杨力生回答的很简洁但很有力,“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烧煤的。”

  谈理念:知识就是力量,心中要有信念

  聊起家族教育的核心理念,黄丹用了两个词概括:知识和信念。

  “从小到大,家里都在教育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一直相信知识的力量。”在黄丹看来,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多少财富或有多高的地位,但它能让一个人眼界会更宽、格局会更大、修养会更高,精神世界的富有往往是我们更向往的。“我的家庭是靠教育立家的,现在面对我的学生,也会更多的给他们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黄丹说,从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来说,知识的普及真得是无形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说到信念,黄丹回忆起爷爷给她说的话,“数理化要讲实证,而信念不要讲为什么,坚持做好该做的事业就对了。”黄丹一直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也应用到实际中,从教至今,她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三尺讲台对人有约束力。所以做教育要凭良心,这个行业虽然相对清贫,但要坚信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历史会认证这一切。”

  在和黄丹的交谈中,提到“工匠”和“工匠精神”,她认为,“铸件师讲究‘十年磨一剑’,这绝不是大家眼中所谓的‘聪明人’,但这中间包含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无论我们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应该坚守的。做教育也必须要如此。”

  谈传承:立足教育之本,培育桃李芬芳

  教育事业在家族中传承70余年,早已深深融入到家庭成员的血脉中。黄丹家庭成员从事教育事业的历程,几乎是与新中国的教育变迁史同频共振的。在黄丹家庭中,教育事业是无比神圣的,从事教育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黄丹家庭用三代人的坚守深刻践行着。“对学生的教育,要把立德放在首位。只有品行端正了,一切也就顺利了。”黄丹说,“我们平时习惯让学生读‘有用的书’,也要多关注外围的内容,重视他们的兴趣爱好,努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也不必过于刻意,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黄丹对孩子也是这样要求的,首先是个人品质,一定要好。

  黄丹的父亲黄伯元,无论担任专职教师,还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都对教育饱含极大热情,对学生关怀备至。黄丹结合父亲使用通讯设备的换代讲述了他的“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从固定电话到寻呼机,从手机再到现在的微信、视频,至今仍有50多名学生能同他保持着30多年不间断的联系。一个个学生的联系方式,仿佛一枚枚特殊的“军功章”,印证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成就与自豪。

  黄丹现在是该校材料学院材料加工系主任,她秉承家族传统,在工作中始终抱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荣誉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讲授多门专业课程,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申请发明专利近20项,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学位点申报等方面同样付出了很多努力。此外,她还担任了多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丈夫赵武现已是该校机械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业绩突出,多次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夫妻两人在学生中间的口碑非常好,十余年的工作,如今也是把知识和爱心,通过他们的学生,播撒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三代人执教鞭不改初心,数十年如一日为国育才,始终坚守,默默付出,用教书和育人,在三尺讲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通讯员:河南理工大学胡华伟)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