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教师主持的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2021-07-08 14:41:41未来网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蔡娇娇老师主持的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吉林省民俗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研究》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吉林省民俗文化拥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其外宣译文的精准度直接影响着国外友人对外宣文本所传达信息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国外友人的个体阅读兴趣和对外宣传作用。目前,吉林省民俗外宣翻译的相关研究非常匮乏,且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该成果从跨文化视角入手,遵循民俗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对吉林省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网络搜索和实地考察,最终将吉林省民俗文化资源划分为四类,即满族民俗、蒙古族民俗、朝鲜族民俗和关东民俗。通过构建吉林省民俗外宣翻译语料库,探讨了四类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的错误类型、成因及对策,并在实践中摸索着适合吉林省民俗外宣的翻译策略。

  吉林省四类民俗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存在诸多问题,极大了影响了吉林省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质量。课题组经调查研究,将吉林省四类民俗文化外宣翻译错误归为语言错误、语用错误、文化错误等三大类。

  课题组经研究分析,总结出影响吉林省四类民俗文化外宣翻译错误的成因为:缺乏高质量的既懂民俗文化常识又精通英译的专业人才;受政府部门主导作用、职能作用及本地高校联动作用的影响;受中西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差异的影响。

  课题组针对吉林省四类民俗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四类民俗文化资源实现有效翻译所遵循的原则。即增强译文时效性,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寻找文化关联性,填补异域文化空位;梳理内在逻辑性,重组概念逻辑系统。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归纳了吉林省四类民俗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加注法、替换法、增译法、删减法、省译法和图示法,并指出针对其中六类重要的文化义项,即文化专有项、文化负载词、中文典故、地方戏曲、民间文学和范畴词,应采用恰当的翻译技巧进行输出。翻译策略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国外受众对吉林省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障碍,也有助于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通讯员: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吕铁)

编辑:瞿凯侠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