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筑信仰有力量 红色教育点亮课堂

2021-03-25 15:09:50未来网

  守红色根脉,育时代新人。一直以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之间教学相长、入耳入脑入心,特别是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将思政教育作为必选项,要求门门课程发挥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校启动“红色教育点亮课堂”行动,广大教师立足上好开学第一课、讲好课堂“五分钟”等形式,将党史红色教育融入课程、贯穿教学,在师生中赓续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用红色精神砥砺青春前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以学为基,向史而新。百年党史如何融入思政课?学校党委副书记冯建波老师坚持站好课堂教学一线,承担思政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任务。在新学期课程中,他别出心裁地加设“青年学子讲述党史故事”环节,鼓励同学们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走上讲台分享学习成果。“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同学们不单是学习者,更要成为传播者。”在青年学子的讲述中,陈望道、刘胡兰等革命家的故事更鲜活、更生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新中国成立等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激昂、更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新林老师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切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课。他运用丰富的党史资料和红色故事,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两个维度,带领学生重温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成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纲要》课和学习党的历史的热情。

  “红色是吉祥喜庆、热烈奔放、激情斗志的代名词。而红色更意味着赤诚与初心,代表了革命烽火的洗礼、建设改革的磨砺,象征人民群众的团结、拥护和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设计学院张宇泓老师《造型基础2》课程中,色彩讲解与中国红结合,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课题”,以点带面向同学们延伸讲述知识点,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抱负,用奋斗践行最美青春。

  科技强则国强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信息学院吴飞青老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专业教育和情怀教育有机融合。《电路原理》课上,他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徽章获得者钱学森用实际行动诠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感人故事,讲述中国科学家的大家风范和家国情怀,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的工程之一。这座治黄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工程,使得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同时兼具防凌、治淤、减沙和发电功能,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一大奇迹。”土建学院吴萍老师在《工程合同管理》课上融入我国历代建设的伟大工程,讲述我国工程师迎难而上,用技术造福桑梓的励志故事,鼓舞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用青春和才华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生化学院胡升老师在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同学讲授的《生物工程设备》课上,介绍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结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装备行业相关情况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他以新中国抗生素发酵产业发展历史为例,讲述了汤飞凡、樊庆笙等爱国科学家研发国产青霉素的艰苦历程,介绍了以中国“抗生素之父”童村同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先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矢志创新、攻坚克难,从无到有创建新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光辉历程,希望同学们能时刻保持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活力。

  课程思政探索一直在路上

  传媒与法学院刘建民老师一直从事《网络新闻实务》课程教学,他将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出“行走的新闻”大型田野调查实践品牌。十四年来,“行走的新闻”每年一主题,紧抓时事热点,紧跟时代发展形势,贴近基层和社会,引导同学们用稚嫩却又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人间百态、去感悟世间万情,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凝聚的中国力量、真抓实干的中国精神、亿万人民期盼的中国梦。自2018年以来,“行走的新闻”推出“家”系列四部曲,形成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我家四十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是千万家》、描绘全面小康图景《我的小康之家》,以及建党百年《浙里是我家》等丰硕成果。

  机能学院在指导教师建设“一流课程”中,注重传帮带,经常邀请老教师分享经验。浙江大学施岳定老师长期在坚持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授课,也经常与年轻教师研讨教学经验,做好指导。在近日学院组织的“如何使教学有特色,学术有造诣,课程思政教学有底蕴”的讨论中,施老师讲:“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中生硬地加思政内容,而是要想办法把技术类课程讲得有文化、有思想。”结合讨论,老师们凝练出本学期课程思政的二大主题,一是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融入到课堂学风建设,讲好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将中国制造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对中国制造和中国道路真听、真懂、真信,鼓励学生学好本专业,为中国现代制造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在物理、数学等通识课中,教师们注重从中国传统精粹中探寻文化原理。信息学院胡昉老师的《大学物理》用“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等儒家名篇开讲,着重强调了物理课程对学好其他理工类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同学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参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重大贡献。”数据学院涂黎晖老师数学教学课堂上,跨越时空讲述历史上中国数学家的贡献,引导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通讯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林丹虹)

编辑:瞿凯侠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