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陆地生态系统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

2020-11-11 10:48:17未来网

  11月6日-7日,第六届陆地生态系统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该校科技处、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研究院和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等40余家单位的近200位生态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参会。

  11月6日上午,开幕式在气象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方运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叶清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牟玉静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和牛书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兰州大学邓建明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闵锦忠,科技处、应用气象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由科技术处处长张新厂主持。 

  闵锦忠致欢迎辞。他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育人理念、人才引进、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情况。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的耦合拓展,以特色引领力争成长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学教学与科研单位。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努力搭建信息共享、互学互鉴的优秀平台,强强联合,为推进我国生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方运霆研究员代表青年生态学者联盟致辞。他向大家介绍了青年生态学者联盟发起的缘由、目的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学校及应用气象学院等主办单位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青年才俊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保持科学研究的初心,砥砺前行。 

  本次研讨会以“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为主题,围绕“生态服务、生态大数据、生态气象及生态系统功能与耦合”等热点问题,共设六个专题,包括研究生专题,开展了65场精彩学术报告。

  大会报告中,余新晓教授深入分析了森林植被水碳耦合的研究背景、过程、阈值、协同调控,并进行了展望。张扬建研究员阐述了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牛书丽研究员阐释了全球变化梯度控制实验-生态系统响应及机理。牟玉静研究员详细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农村面源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杨元合研究员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CH4通量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邹建文教授综合全球数据与团队研究实例揭示了氮肥施用后土壤活性氮气体的排放特征。冯兆忠教授针对我国地表臭氧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

  六个专题分别为植物性状与生态服务、土壤-微生物互作及其生态功能、生态气象与模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新方法与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及陆地生态系OCS与CO2通量暨第二次OCSCHN研讨会,聚焦当前生态学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热点科学问题展开讨论和充分交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青年生态学者之间的最新成果交流,准确地把握国际生态学领域前沿,同时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推动学校生态学学科的发展。(通讯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娜)

编辑:瞿凯侠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