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郭琳在区域差异性沉降成因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08-19 09:55:20未来网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1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饶悦榕)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重点实验室地面沉降团队博士生郭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学大类一区,Top,Nature Index)上发表了 “运用NG-InSAR技术剖析北京平原不均匀沉降”(Understanding uneven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China, using a novel combination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InSAR),通讯作者为宫辉力教授、朱琳教授,合作者来自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

  由于京津冀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和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近年来,随着高强度地下水开采、高密度城市集群、高负荷动静载荷,叠加了南水北调、自备井压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这一区域地下空间演化的地面沉降机理愈加复杂。研究团队以北京平原典型区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理论,首次优化集成InSAR、地震频率谐振新技术的最新进展,联合“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供的多源实测数据,构建沉降演化实体空间结构模型,“空中-地表-地下”一体化、定量揭示北京通州差异性沉降演化的成因机理,为深化区域地面沉降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新方法与科学依据。

  2019年,在宫辉力教授指导下,郭琳在国际期刊《遥感》(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北京平原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分析”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Land Subsidence on the Beijing Plain, China)论文。目前,她所在团队正结合深度学习的最新进展,建立多因子交互的北京通州地面沉降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定量揭示浅表层空间差异下的地面沉降复杂背景场成因机制。

  上述系列研究得到了团队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京津冀典型区地下空间演化与地面沉降响应机理研究》(No.4193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水进京背景下地面沉降演化机理》(No.41771455)、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No.BJJWZYJH01201910028032)、北京自然基金项目(No.8202008)和“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的支持。

编辑:瞿凯侠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