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历史足迹 寻创新思维

2020-08-04 23:29:07未来网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4日讯(记者 侯智 通讯员 王媛佳)8月1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学习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实践宣讲团走访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去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次走访过程中寻找一些有关宣讲的元素。

  游历史展馆 感时代精神

  实践团队在来到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前做了相关攻略,了解到博物馆大体分为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这也对我们到现场提供了参观路线,同时查阅了有关大运河历史的资料,可以将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画面置于历史大背景下,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前人的智慧、体验属于那时的风土人情。

  进入展馆,一组运河开凿者的单色群雕映入眼帘,把他们拿着锄头、背着沙袋的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仿佛眉眼间都在用力。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为开凿大运河,前人们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对先辈们由衷产生了佩服感。据了解,在展厅里还陈列着一把考古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戈,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第三展厅了用缩微模型做出来的大运河,在地上闪闪发光,近看还可以观察到运河两岸的城市景象,这让我莫名的联想到了“工匠精神”,设计者是利用了怎样的技术,才可以将这些“小人物”展现的惟妙惟肖,在那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在里面可以观看到实景拍摄的大运河沿途风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仿佛在畅游大运河。“现代科技的发展仿佛让曾经的一切都活了起来,换一种方式将历史保存。”队员徐昊达不禁感叹道。整个场馆的走访,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创造精神,这也是我们宣讲团队可以带入到我们之后的实践中去的。

  迈出一小步 成就一大步

  场馆里的游客没有昔日那样多,队员们一直寻找着机会,可以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一段讲说,“河道便利了航运,却造成了两岸交通的阻隔。人们在蜿蜒千里的京杭大运河上架设了千百座桥梁沟通两岸交往。这些千姿百态的桥梁仿佛是一座桥梁博物馆,成为运河沿线一道最优美的景观。”一名队员的讲解,成功的引起了其他游客的注意,并驻足观望。队员微微颤动的声线,也藏不住她的喜悦,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让之后的整段“旅程”充满了动力。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后,运河漕运繁忙起来,直到……”站在注释牌前,正入迷地观察着陈列在橱窗里人像的小朋友引起了我们队员的注意,“小朋友,他们在举行开漕节,你知道开漕节的由来吗?”小朋友腼腆的摇摇头,“那姐姐给你讲讲吧,运河开漕节呢,始于明代,源于祭坝祭祀吴仲等人……”队长斯园园便向小朋友讲解起来,“谢谢姐姐,下次回学校,我也要和小伙伴分享。”以点到线再到面,我们把信息传递给身边人,再通过他们影响更多身边人,以此扩大我们宣讲的普及面,何尝不是一种方式。

  总结经验 展望未来

  此次与游客们的相遇,其实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曾经“大班化”的宣讲方式太过于拘泥化,现如今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这种模式更不可取,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开展“分散化、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交流,这时某些新思路便在我的脑海里打转,是否可以开展线上宣讲?是否可以与街坊邻居宣讲?是否可以给亲朋好友宣讲?这样既减少了人员大量的聚集,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宣讲效果,而且如果是面对熟悉的人,我们大可以用平常的交流方式,在对话中进行某些内容的渗透。

  不负美景,不虚此行。通过此次走访,我们既领略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付出的汗水,也让我们燃起了青春与发扬这种精神的决心。重要的是我们收集到了有关宣讲的素材,可以将一些资料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让身边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有关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新型的宣讲模式,这是我们在之后的宣讲工作中要去思考并实现的一方面。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走访,不断的开拓创新,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普及更多的人通过宣讲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识。

编辑:未来网新闻杨子健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