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16:12:56未来网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李晨晖 曲田 李婧 李派)6月6日一早,北京西站,来自湖北省的能动系六字班田宇成为了接站返校的第一位同学。看到“清华大学”接站牌时,他激动万分。
初夏款款至,莘莘学子归。随着第一辆接站的校车缓缓驶入东北门,3位返校同学终于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清华园。
“当得知能够返校时,心情非常激动。”“今天的校园格外美丽!”“老师和志愿者都们辛苦啦!”即使佩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笑眼依旧流露出重返校园的欣喜。
集中返校首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前往东北门了解当日自行返校同学的进校报到情况,看望了在校门负责引导工作的志愿者,并嘱咐志愿者同学们注意防暑。
返校同学经过体温测量、二维码进校资格检验、出示健康绿码“三道关卡”后,便可从指定校门顺利进校。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还为毕业年级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毕业接站纪念卡”,字里行间都是对同学们的嘱托与祝福。
“欢迎回家!”在紫荆公寓学生服务中心(C楼)楼外,陈旭热情迎接了从武汉回来的五位毕业生,亲切询问返校路途情况,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常务副校长王希勤、校党委副书记过勇也在当天迎接了接站返校的学生。“老家在哪里?路上还顺利吗?”师长们的亲切问候让同学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返校的同学们在C楼学生公寓总服务台核实并登记入校信息、完成校园卡注册手续后,回到了阔别五个月的宿舍。陈旭慰问了在总服台的工作人员,当听到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多次演练,心里有底”时,陈旭感到很欣慰,并对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每一位职工表示感谢。
“学校安排得很贴心,家里人也特别放心!” 在紫荆公寓5号楼,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杨君慧向陈旭老师分享了返校感受和抗疫期间的体会。杨君慧同学今天从湖北宜昌返校,她的母亲是一位防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陈旭关切地说道:“希望你能够在学校充实地度过这段难忘的毕业时光,有任何困难都要及时提出来,学校是大家的坚强后盾。”
在学生食堂入口处,安全就餐指引牌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耐心引导同学们扫码进入食堂。进门处的大容量智能体温筛查设备可实现多人同时通行、快速测温,餐桌增设有机玻璃隔板、扩大堂食餐位数。
正逢学生就餐时间,陈旭在桃李园详细了解了同学们返校后就餐流程以及食堂分区就餐的安排,并与正在就餐的同学亲切交流,询问大家饭菜是否可口。同学们纷纷表示,丰盛的菜品依旧是熟悉的清华味道。
自6月6日起,学校安排毕业年级学生“自愿、分批、错峰、有序”返校,非毕业年级学生随后分批次有序返校。返校首日,约有120位学生回到清华园。
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硬核”返校方案的背后是“把学生放在心坎上”的暖心举措。3000余位后勤在岗职工全部接受复学前的集中核酸检测,150名左右的学生志愿者每天参与接站以及校门口、食堂、学生社区的引导工作,学生社区中心开展了近200次应急演练、紫荆C楼设立24小时总值班台、清华车队连续7天踩点规划学生返校接站路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各部门协同作战,联合部署,共同为学生生命健康筑起坚固的防护墙。
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学校按照“演练即实战”的标准,全程、全方位模拟了学生突发疫情真实场景的应急响应全过程。6月5日,邱勇校长带队检查指导学生返校准备工作,并现场观摩应急演练。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师生员工拥有了清华版“绿码”——“紫荆码”。这款名为“清华紫荆”的小程序是清华大学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设计的信息平台,实现“手持紫荆码、畅行清华园”,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再次“加码”,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要做好毕业季育人工作,让毕业生们在清华最后这段学习时光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在5月27日学生返校工作部署会议上,校党委书记陈旭暖心的话语让师生备受鼓舞。科学到位的防疫措施,使返校生活更加安心;细心妥帖的在校安排,让毕业季不留遗憾。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逸夫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已经开放并将逐步延长开馆时间;西体育馆、气膜馆、综合体育馆健身中心等运动场和室外场地已经恢复运行;艺术博物馆部分恢复开放并接待校内师生参观。
大礼堂前洒落的阳光,学堂路上来去的风,迎接着清华园主人们的回归。对2020届毕业生来说,这注定是最特别的返校经历,也会是最难忘的毕业记忆。
“清华永远是你温暖的家”“一廿清华,廿廿清华”……在绿意盎然、微风不燥的初夏,清华园用简朴温暖的行动,回应着学子对母校的眷念。
“我终于回学校了!”生命学院博士生寇甜甜难掩返校的喜悦,“再不回实验室,我都不会做实验了!”返校后,她将第一时间投入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
工物系六字班的张祥同学从湖北老家返校,“早上刚到火车站就看到老师和志愿者在出站口迎接,感受到清华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他期待返校后见到老师和同学们,能一起在园子里多拍些照片,给大学生活留下最美好的纪念。(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