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 厦门大学举办超五千人规模的物理学业竞赛

2020-04-03 11:18:28未来网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张夏)时间进入三月,尽管厦大校园还没有往年早已洋溢起的青春气息,但却有一场超五千人的大规模活动在“线上”开展。不过这五千人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云端,厦门大学学子一起参加了这场盛况空前的“厦门大学第十四届物理竞赛”。截止3月26日第一期竞赛结束,累计有5534名厦门大学学生参与了本届比赛,完成了30350次答题。参赛同学累计覆盖文理工医等30个院级单位,基本覆盖了所有本科生学院。粗略估算,每四个本科生就有一个人参与了本次物理竞赛。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竞赛为厦门大学有史以来参赛规模最大、覆盖院系最全的学科知识类学业竞赛。

  云端竞赛欢乐多

  在现今的社会氛围中,物理并非显学,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学科取向的传导是显而易见的。而究竟是怎样的魅力,使得如此众多的学生都来参与物理竞赛。竞赛的基本赛制借鉴了“学习强国”APP中的“挑战答题”,采用了两次错误即结束答题,个人成绩取历次最高成绩。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需要更多的尝试,而答题次数可以通过扩散比赛信息引人答题,以及每天积极参与答题等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竞赛全部为客观题,灵活的赛制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课余时间灵活参与,同时勇争第一的愿望,使同学们不断尝试。截止当前,个人赛前40名的同学平均答题次数为18.9次。

  同学们对以在线形式开展的学业竞赛普遍表现了较高的兴趣。有同学这样描述自己的参赛感受:“虽然每次死都无比懊悔,没次数的时候心急如焚,但总还是有机会的,因此并没有太大的压力,逐渐将比赛当做一种挑战与享受。”“通过次数的限制可以提高选手答题时的专注度,同时也增加公平性。通过对积极答题者的奖励可以促进选手的答题欲望。题目难度设计合理,受众广,易入手难深入在不劝退的同时区分度也大。”

  不分文理齐上阵

  在这次网络竞赛中,晋级学院的争夺是另一大看点。学院成绩由所在学院所有同学的最高分加和而来。学院成绩排名实时公布机制就对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产生了直接的激励作用。在这一感召下,本院同学纷纷组织起来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出乎预料的是,占据团队总分第一位置的学院除在比赛的初始阶段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迭多次,竞争激烈。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都曾抢占总分第一,第一阶段最终暂列总分第一的为管理学院。而根据赛制规则设计,经济学院依据参赛人次数多,力压总分较高的信息学院暂时进入晋级线。

  学院参赛热情的背后,总能看到热心人积极的身影。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在新生群积极发动同学参赛。学院和她自己能看到努力的效果。尽管身体散落各地如满天星,这样在线上的共同奋战,也让他们大学阶段启航时就感受到了与子同袍的热血。而另一方面,同学已较长时间在家学习,参加这样的学业竞赛也有助于同学舒缓紧张焦虑的情绪。

  从参赛同学年级分布来看,参赛主力确为大一大二,但是大四仍占全部学生有17%的参赛份额,这点是较为惊喜的。更为惊喜的是,文科院系参与度高。按照学部统计的参赛者分布来看,社科学部与文学部院系累计共占全部参赛者的42%,撑起了半壁江山。采访了部分文科同学,有一位管理学院的同学这样说道:“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也有关于时间扭曲、黑洞、引力波的物理学知识。从物理学史上的两朵乌云,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布,这期间有无数的争论,也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学科已经与物理没有关系了,但是作为曾经的理科生,学习物理时让我形成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客观看待分析各种现象的能力,这将是终身受益的。”另一位同学转系到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曾经学过大学物理,他说“关于大学物理也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帮助不大,但是学习了两年的理科思维可能让我在分析政治问题时更客观,冷静,没有那么多的意识形态偏见。”

  公众号+联络人 建立沟通管道

  本届网络竞赛,还特别设立了“物理知识竞赛”(xmphyc)公众号,并通过答题政策引导同学关注公众号。竞赛相关通知,除在教务处网站及教务处微信号上推送外,在竞赛公众号上发布。同时竞赛公众号也是参赛者向组委会赛制咨询的主要管道。同时还成为了物理讨论的平台。如针对一道气体自由度的题目,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组委会采纳了他的意见,提高了题目的严谨性。还从一部分学院的参赛者中遴选了学院联络人。作为辅助措施,成为联系到参赛者个人以及发动学院参赛的有效补充机制。

  致敬校系史 迎百年校庆

  作为传统的物理强校,厦大物理的发展史与厦门大学的校史始终交织。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以厦门大学的物理学史为切入点,在学业竞赛中渗透“课堂思政”教学理念,也是本届竞赛平台提供的又一个的尝试点。通过题目,在赛中学,同学更加了解了厦大的历史底蕴,为庆祝校庆做了铺垫。参赛同学对这一形式非常欢迎,一位同学这样说到:我曾经去过厦大在长汀的校园,那里现在已经成了厦门大学校史馆的一部分,里面还收藏着一些厦大教师当时自编的《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书籍。厦大物理系历史悠久,建系以来有谢希德、上官世盘等杰出校友从数理系毕业,物理系目前还设有“纪念谢希德奖学金”、“78物理系校友奖学金”等勉励现有物理系学子认真学习。此外,还设计了一部分关于该校物理创新研究成果的题目,为本科生同学了解学术前沿提供了一个喜闻乐见的媒介。

   精心设计赛事 多方合作举办

  本次竞赛是由厦门大学教务处主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科创中心、外联部、宣传中心协办。在竞赛的组织过程中,由物理学系大学物理老师组成的组委会及命题组起到了核心作用。去年年底的竞赛前期策划之中,组委会就针对以往基于试卷的选拔性竞赛模式,对于翔安校区的同学的调动程度不够这一问题,提出了竞赛主旨与竞赛模式的改革。而基于网络答题的普及性竞赛模式被正式提上日程。根据这一主旨以及今年的特殊情况,组委会更进一步在赛制设计、命题组题、竞赛宣传、竞赛过程监控各过程均针对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特点进行了相应设计,确保了赛事顺利进行。物理学院团委学生口各单位、物理学院实验科创秘书为竞赛外联和宣传推广工作做了努力。

  针对网络竞赛这一新的尝试,筹备过程中也受到了多方支持。校网络中心在竞赛系统服务器、域名申请、反向代理建立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技术支持。教务处的“厦门大学本科生教务”服务号平台为竞赛宣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竞赛参赛人数两次质的跃升都可直接归功于“教务哥”的推送。多平台多部门协同工作,为这次在线教学新尝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竞赛网络赛第2期,以及个人和团队现场赛,将在同学返校以后继续进行,期待将有更精彩的传奇徐徐展开。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